前几天,在知乎高赞问题《在外地上学,家里出事都不告诉你,该怎么办?》里,看到一条让我很扎心的回答:
父母总是想要了解我们全部的生活,却只把自己最好的生活画面呈现给我们。
1
“都挺好”的背后,
是30000个家庭的谎言
高考终于结束了,刘一芃走出考场只看到了爸爸刘国栋,边走边问“妈妈呢?妈妈不是说考完会来接我的吗”,刘国栋愣了,只能赶紧蹲下来假装系鞋带,掩饰他的泪水。
来源:荆楚网
他不忍心告诉孩子,妈妈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去世了。
刘一芃的妈妈陈立文罹患胃癌,长期住在一家离黄冈市很远的医院,爸爸也在六年前被检查出患有结肠癌。
刘一芃独自在团风中学备战高考,因为一直能收到爸爸带回来的信,所以他不知道妈妈的真实病情。
1月的时候,陈立文的病情不断恶化,尽管不舍孩子和老公,她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为了不影响儿子的高考,体重仅剩30公斤的陈立文夜以继日地给儿子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让丈夫每周按时给儿子一封。
“芃芃,妈妈想你,你想妈妈了吗?这两天妈妈没有打点滴,因为妈妈的白细胞太低了,要打升白针。现在没打点滴,妈妈真舒服……儿子,现在你真的长大了,一个人能独立生活就不害怕了……”
4月初,正在备战高考的刘一芃收到了爸爸带回来的信,说妈妈治疗效果很好,让他安心备考。此后的每一周,刘一芃都会收到妈妈充满鼓励的来信。
4月15日,刘一芃的科目考试成绩下降了,他有些沮丧,回家后爸爸又拿出了一封妈妈的信。
“孩子,你知道为什么你的名字里有一个‘芃’字吗?这个字寓意茂盛,我们希望你像一个平凡的小草,但又有着坚韧的精神,勇敢面对挫折——高考备考中,你总会遇到困难和疑惑,但知难而进,就会拥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高考越来越近,妈妈的信也带给了他信心和激励,可他仍然不知道信是妈妈弥留之际完成的。
“人总是要长大的,成长的过程是幸福而美妙的,你在经历着幸福而美妙的成长过程,你不觉得吗?好好体会一下吧。”
6月1日,高考前的最后一封信里,陈立文告诉儿子:
“马上要高考了,无论将来如何,只要你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事情去做,你就会觉得充实和开心……”
整整留下了十五封天堂来信。
陈立文最后的遗愿是,如果她在高考之前去世了,千万不要告诉刘一芃。父亲强忍着悲痛配合这场戏,不希望刘一芃失去了家人还要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家长眼里,高考顺利意味着成功的人生,不希望自己的坏消息影响孩子的人生轨迹和多年努力的结果,试图用一场谎言换一场成功。
然而这些谎言不仅出现在高考这些重要的时刻,还扎根在平凡的生活中,无论是否健康、顺利,大家都习惯简单地回答一句“都挺好的,别担心”。
中国式家庭下的“都挺好”背后藏着无数坏消息,所有人都自觉的有了报喜不报忧的默契。可是这样的默契让我们过得一点都不好。
2
”高考来年再考,
母亲生命只有一次。”
龙应台说过: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我们当然能明白家人的良苦用心,但更害怕的是连最后一面都见不到的遗憾。
其实像刘一芃这样沉重的故事不是个例,每年高考结束,都屡见不鲜。
所有人都在感叹父母多伟大,为了孩子的高考,宁肯丢弃孩子最后陪伴在身边的时间,可是对于被隐瞒的那一方,再重要的人生时刻和亲情比较都黯然失色。
昨天有一则高考生弃考救母的新闻,令所有人为之动容。
17岁少女赵思琪的妈妈连秋香在今年2月份被查出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医生建议立即进行骨髓移植。得知母亲的病情后,赵思琪决定放弃今年的高考,为母亲做了骨髓移植手术并照顾她。
在这件事引起关注后,赵思琪对此回应:“高考来年再考,母亲生命只有一次。”
父母总认为我们还是孩子,难以承担起责任,所以他们无法在重要的时刻,主动把一起承担痛苦的选择权交付出来。
他们不知道的是对于我们而言,比起承担,更怕的是活在遗憾中。
王鸥在《王牌对王牌》的天台告白环节,讲述过人生最遗憾的一件事是2006年11月15日,她应该把手上的工作全部放下,立即赶回家,看爸爸的最后一眼。
因为忙于工作没有见到爸爸最后一面,在之后的每一天,她都在遗憾没有尽到作为儿女的责任。
人世间最大的遗憾之一不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你需要我的时候,我却毫不知情,不能尽最大的可能陪伴在你的身边。
有多少父母出于“保护孩子”考虑,把自己的痛苦隐瞒起来,认为即使说了也没用,只会徒增烦恼。
可是人生最痛苦的不是看到至亲离开的那一刹那,而是只能在一切结束之后,通过想象去看到至亲当初如何一步步得走向死亡的日日夜夜。
这些遗憾也变成了孩子心里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正如在奇葩说辩题《生活在外地,我过的不开心,要不要跟爸妈说?》里,席瑞所说的:
当我们得知真相后,不会感到一丝的舒缓,只会怀疑自己连承担真相的魄力都没有,于是在今后每一次快乐的时刻,心里总有一份难以释怀的愧疚。
年少时,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恣意人生都来自于家人的躬身托起,还天真的以为是上天眷顾。
却没想到我们以为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背后为我们负重前行。
3
成年人的世界,
这四个字最奢侈
我们凡事都在强调结果很重要,可在亲情这件事上,没有人愿意只听结果。
在亲密关系的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分享个人信息和依赖,也就是双方需要把自己好与坏的信息通通都暴露给对方,给对方一种被依赖的感觉,才能把亲密关系维持下去。
所以我多么希望我们都能够把信任交给对方,把自己的脆弱一并交付给对方。
所谓的亲情,不就是我们彼此之间都能够互相依赖,而这种依赖不是负担,是牵绊。如果有一天亲人之间,连一丝的牵绊都没有,亲情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我们每天在忙碌中挂掉父母的来电,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于是选择把坏消息藏在心里;父母总怕我们没时间,怕打扰,怕给我们添麻烦,于是选择自己面对坏消息。
可是一辈子就这么长,能互相打扰的时间又有多少呢?
我一直都记得在《亲爱的客栈》里,沈月谈及她成名之后的日子哭了,因为她猛然发现自己工作太忙了,一年只能见外婆一次,可是外婆已经七十岁了,如果外婆能活到八十岁,这辈子最多也只能见十次了。
“时间会流逝,所以时间带来了离别。因此,时间给人们留下了遗憾。若爱一个人,现在就说吧。在忙碌的这个瞬间,在变成遗憾之前说出口。”
爱你的人正在慢慢老去,在离别到来之前,比起一句“我爱你”,更真切的是“我需要你”。
只是简单的四个字,你就会发现原来她等你开口很久了。
文章来源 | 思想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