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7日至19日,第28届暑期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专题研讨会(小学语文)在金开国际公寓顺利举行。
来自成都市盐道街小学528校区李恬苒老师任此次活动的主持人
7月17日
桂贤娣
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特级教师,曾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巾帼标兵、教育系统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等称号。曾被评为武汉市教育界十大名师、武汉市十佳班主任、湖北名师,是湖北省第八届党代会代表,作了《“慧”爱学生》精彩报告。
桂老师脸上洋溢着亲切自信的微笑,眼里透着智慧的光芒。身带“全国名班主任”光环的她就像一位慈祥开朗的邻家大姐,和我们分享了:教会学生穿女装、梳头、注意保护牙齿,爱护小女生,如何让学生自尊、可爱等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从中让我们认识到小学启蒙老师的重要任务,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爱孩子,不是教师自己的感觉,爱,要让孩子真正感受到,所以教师要学会“爱孩子,会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
钱志亮
北京师范大学名师,先后在杭州大学心理系、东北师大教育系、美国波士顿学院、德国汉堡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学习,硕士师从中国特教学科奠基人朴永馨教授、博士师从著名教育理论家劳凯声教授。现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兼职于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作了《解读学生的学习差异》的精彩报告。
钱授在报告中指出:人一生下来就存在差异,就应当承认并接受“命”的不公。人的思维各种各样、复杂多变,而且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其独特性。有些人生来擅长创作音乐;有些人则热于绘画设计;还有些人致力于研究医药等等。他还指出入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我们的共同努力。在老师、家长和孩子中间尤其需要培养对这些不同思维模式的理解和尊重。父母负有特殊责任了解并开发孩子的个性思维,并从中获得快乐。如果老师和家长不了解甚至误解孩子的思维,就有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产生不良后果。钱老师的报告语言风趣幽默,案例生动鲜明,现场互动频频,众多参会老师都被他的表演力、模仿力折服了。
郭元祥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兼华中师范大学分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 会副理事长兼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主任、课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是国内第一位论及教师的课程意识的学者,也是中国大陆 近十年首创“深度教学”的学者,作了《让深度教学真实发生》的精彩报告。
郭老师在报告中指出“深度学习”的理念和趋势,是要求老师注重知识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广度、深度和关联度,要让课堂上的学科富有文化包容度和敏感性。所有的知识都是文化凝聚和表达,在课堂上要深度挖掘知识所隐含的思想。老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层次性认知能力,强调层进式学习与沉浸式学习,也要注重高阶思维和探究过程。深度教学走向实践,必须直面课堂变革的技术主义取向。在“深度教学”中,郭老师建议可以采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核心策略、理解性教学策略、问题导向教学策略和回应性教学策略。报告“干货”丰富,老师们意犹未尽。
焦建利
教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内把 MOOC 翻译为“慕课”的第一人,教育学领域知名博主,在学习科学、教育信息化、教师教育、教育技术学领域产生重大而广泛影响。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 MOOC 2016 年度优秀教师、苹果杰出教育工作者等,作了《用技术创建互动好课堂》的精彩报告。
焦老师首先从当前手机等现代电子通讯设备进入课堂的现象切入,他指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课堂“要么让学生用手机参与到教学中,要么让学生用手机忽视我们的存在”。他倡导教师要用技术提升教育生产力,增强教学乐趣。焦老师重点介绍了混合式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实施的五种策略——参与、协作、翻转、测评和沟通。在座教师踊跃参与其中,切实感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课堂互动所产生的教学魅力,感受到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强大力量。
贲友林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第三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课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成员,《教育视界》数学教学版执行主编,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曾获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第五届观摩课评比一等奖。10年来致力于研究构建“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作了《重新认识课堂》的精彩报告。
报告中,贲老师提出课堂是什么样子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但对课堂的想象,是教师对课堂所追寻的目标的描摹,是教师对课堂行进方向的选择。这其实是一位教师对自己课堂所做的“顶层设计”。针对如何重新认识课堂的问题,贲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给出了三点建议——观摩、省察和审视。要想让学生学习真正发生,就必须要上真实的课堂。学生是最会看老师脸色,听老师语气,揣摩老师想法的。要想呈现真实的课堂,对学生来说就是能安全、自由地表达他们自由的想法。能看到学生真实的过程才是学习真正的发生。老师们应该让思考与想象照亮课堂的现实与未来。
谢晓梅
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专家组成员,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委,重庆市首批教学专家工作室主持人,重庆市音乐家协会理事。曾获全国第二届音乐教师五项全能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五届中小学音乐课现场比赛一等奖。现任重庆两江新区博雅小学校长,作了《玩中学,学中创》的精彩报告。
谢老师以一首《小星星》的儿歌拉开了报告的序幕。她还邀请参会老师加入其中,瞬间点燃了老师们的童心与热情,会场气氛轻松又热闹。在面对教师该以怎样自然好玩的方式带领孩子进入课堂的问题时,她提出了“体验”的概念。谢老师指出“玩中学”是孩子们获得丰富感知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随后,谢老师又通过现场互动形式明确了“合作创新”的重要性。小游戏简单又好玩,老师们玩得不亦乐乎,相信学生也能很好地参与其中并发现更多美好。
7月18日
朱煜
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名师巡讲团特邀讲师,上海市写作学会会员,中国吟诵学会会员。曾获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上海市园丁奖,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称号,全国小学写作教学名师称号等。现任上海市建平实验小学校长助理,作了《单元整合教学与统编教材的实施》的精彩报告。
朱老师结合课例指出了统编教材的特色:1.单元内容组合方式多元;2.少量课文示范→学会阅读→喜欢阅读;3.科学安排语文策略和能力序列,读懂与表达平衡;4.系统设计语文活动,积累语文经验,提升素养。朱老师认为统编教材核心特征是:人文与语文的双线目标;单独设立习作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与整本书教学;强调单元内部的整合、联系、促进。同时,朱老师摆明了自己的观点:工具性讲透,人文性自然生长出来。语文工具性上的一课一得,可以让孩子从小获得细致的对文字的敏感性。
薛瑞萍
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2006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著述《薛瑞萍班级日志》系列、《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薛瑞萍读教育理论》等,作了《经典与成长》的精彩报告。
薛老师认为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一个良好的环境,首先家长、老师做表率,养成个读书的良好的习惯。不要让孩子围着麻将桌、围着电脑桌、电视机去读书,要知道:“书香班级事非少,书香家庭幸福多!她还指出“你的声音要有节奏,你的教学要有节奏。”薛老师从《十朵小云》开始,一边拍手,一边数天上的小云,还一遍遍的讲解里面的含义,全场的“听众”也一遍一遍的拍着手、数着数、像个孩子似的完全被陶醉了。大家都认认真真的听讲,仔仔细细的做着记录。会场上,朗朗的读书声不断、欢乐的笑声不断、热烈的掌声不断。
叶黎明
教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理事、浙江省写作学会理事、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等社会兼职,作了《想象类习作,作为一种教学活动》的精彩报告。
叶老师从“理解课表——基于课标教学”“通往知识的想象类表达”“强调三个观点”三大主题出发,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如何让想象类习作课堂更有效。在讲座的过程中,叶老师引用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课例,在讲述的过程中还不忘与台下老师积极互动,叶教授对问题的批判精神对一线教师极具启发性。她强调:语文“好课”的底线要求教师要有教学内容意识。最后她强调“通过写作参与阅读,是一种积极的言语实践;区分语文活动和语文学习;写作教学,必须通过阅读”。
周益民
特级教师,任职于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2010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2016“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作了《整本书阅读:基本问题与操作》的精彩报告。
在报告中,周老师指出教学的整本书阅读承担着四个目标: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认识并掌握阅读不同文本的一般方法;形成包括意志力在内的阅读能力;促进个性化阅读趣味的形成。对于荐读课的上法,周老师也提供了几点建议:1.选择内容;2.寻找切入点;3.讲究方式;4.把握方向。如果老师们能把握好其中的平衡,可以让学生在正能量的思想交流中形成一种信仰,让他们能够平和地面对世界,感受生活的幸福。
几天的学习,参会老师们领略到了课堂之美,为师之趣,教育之专,成长之乐;两天半的经典之旅,懂得了教育的美好,依然在内心熠熠生辉。让我们掬一捧回忆随行,把这几天所有的美好,打包,带着梦想,继续前行,向学习深处漫溯……
第29届现代与经典暑期全国教学研讨会报名中
时间:2019年10月至12月
地点:南京、泉州、无锡、嘉兴等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班主任、名师工作坊等
内容:专家报告 / 名师观摩课 / 参观考察
报名电话和QQ: 400624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