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治理正朝着现代、法治、科学的方向前进。治理现代化如何从理念转化为基层实践,如何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调动校长、教师办学、教学的积极性,如何打开家校协同新局面?一起来看《人民教育》记者围绕“教育治理现代化”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带来的独家采访报道。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教育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治理正朝着现代、法治、科学的方向前进。同时不能回避的问题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尚待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任重道远,一些顽瘴痼疾仍阻碍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着教育治理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人民教育》记者采访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教育局长、校长及教师,期待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启示与思考。
01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五个关键词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统性特征决定了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突破的第一个关键词是“综合改革”。
教育综合改革成功与否,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对教育的支持力量。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认为在各种社会力量中,激活基层的改革活力尤为重要,“把与教育有关联的人、相关的力量重新整合,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教育环境才会有根本性改变,才能真正实现善治”。
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破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厘清与规范”。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发现,长期以来将教育的公益性等同于政府包办,导致了政府履行全能全责。他认为,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还是要不断厘清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权责关系,构建三者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切实提高教育公共治理科学化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党支部书记、教育学部徐志勇副教授则强调了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和学校管理行为的重要性,“对于政府而言,要制定明确的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公开清单,发挥学校和社会的监督作用,真正树立起政府权力的明确边界。”
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破的第三个关键词是“法治建设”。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学军将法治建设看作是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最重要的突破口。而法治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要在空白处加快“补”法,做到有法可依。刘学军建议,亟需加快弥补目前存在的教育法律空白,比如《学校法》,着力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改革体制机制,实现教育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破的第四个关键词是“落实和督导”。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邵志豪校长提出将治理现代化的理念有效转化为基层实践很关键。他认为治理重在落实,重在执行和督导。“有的教育制度创新在不断推进中变了样、走了样,甚至不了了之。这些情形虽然少,但仍然要引起注意。”邵志豪说。
“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之以恒地抓好工作落实。通过一年解决几个问题、办几件实事,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感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感到教育每年都在进步和不断完善。”江西省吉安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曾宪锋谈道。
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破的第五个关键词是“新技术赋能”。
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大范围推广与普及,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便利和保障。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苑发建议,信息化完全可以作为治理现代化的突破口,实施AI人工智能教育,让智慧教育赋能未来,提高教育治理的前瞻性、预见性和科学性。
02
激发办学活力和动力,让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样子”
03
顺应教师职业的评价机制,让教师安心工作、用心育人
04
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价值认同、参与治理的平台与机制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
第30届现代与经典全国教学研讨会报名中
时间:2020年
地点:南京、厦门、深圳、扬州等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班主任、音乐等
内容:专家报告 / 名师观摩课 / 参观考察
报名电话和QQ:400624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