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语文叫李玉贵
——听李玉贵课有感
(一)
我最早听到李玉贵的名字,是在一位令我非常尊重的老师的文字里。
福州三天学习,可谓高密度,高强度,听李玉贵老师执教《蝙蝠与雷达》,多了几分言说的冲动。这种感觉,也在和日月冲天聊课时得到印证。
究竟是什么样的课堂,让我们会觉得在千课万人中,将其不用费力地区分开来?也就是说,她的课的辨识度来自哪里?
李老师的课,显然不是靠技术取胜,甚至在刚刚进入课堂时,我的心在游离。直到一点点进入佳境,心也和学生一般,在穿越中得到冒险的紧张和满足。
(二)
主持人介绍时,称李玉贵为女生。
第一天,我听到李老师如此说,还有三年她将退休。
可是谁能将退休这个词,和眼前的这个人联系起来?这是很困难的。她一开口,台湾女生的那种温软却不甜糯,温和而满是坚定的感觉,让我似曾相识。
她讲话不疾不徐,轻言细语。但是,我想坐在课堂上的孩子,一定会和我一样,会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不可抗拒,来自其清晰的意图,她知道要将学生带往哪里,她心中有一个明晰的图谱。不达目的不罢休,坚毅如此。
再说“女生”一词,竟觉十分恰切。她是女生,而不是女人,她是女生,同时我想也是大家心中的女神吧。
甚至,我都不愿意用“女神”这个词。
(三)
她的课,究竟妙在何处?
我只是觉得,有的课堂,老师不断在放烟雾弹,催情剂,那种场域非常强大,常常让人陷入其中,感动连连,难以自拔,自然会认为也是高妙。
李老师的课堂,近乎平铺直叙。从情感上来说,一节课从头到尾,起伏不大,但是,这只是外在形态而已,她的课的内核,是在不断生长、变化,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需要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
课堂流动着思考,具有思维的密度。所以,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表面是沉静,实质为热烈。我曾用“静静的燃烧”为个人签名,她的课如此,静静燃烧,点燃孩子的思维之火,照亮幽暗的课堂,洞见美妙的发现,看见丰富的生长。
她的课堂,充满张力。如同登山,一个接一个台阶,学生缘台阶而上,直到拥抱黎明的曙光。
学习原来是一场冒险,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冒险更激动人心?
(四)
现在,我们谈共同体,包括我们学校也正在进行小组建设。这是对过往一定程度上的拨乱反正。反思我的课堂,我的讲的欲望太过强烈,老师的强势,会不会对学生造成一种压制?
而在一些教室里,老师退得很干净,干净得近乎彻底。这又给我以忧虑,老师真的可有可无吗?学生真的能包打天下吗?
回答不容乐观,热闹只是假象。常常看到,学生思维并未得到真正发展,停留在一个普通的水平之上,因为他们缺少专业的知识,缺少超拔性的引导。这样的课,我认为有欠缺。
自然,想到李老师的课。
你一听她的课,再回头咂摸,会认同,这样的课才是语文课。
这又带出一新问题:莫非我们一直在假语文之名,上非语文的语文课?
(五)
这种警惕,至少对现阶段的我来说,不算多余。
李老师的这堂课,文体意识非常强。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说明文,她的教学便围绕此而展开。
她的面目如此清晰,没有半点含糊。
课堂的脉络,也是文字的脉络。一个平常的标题,平常到在我不会停留思考的地方,她带着学生,品出了不平常。文字如炼,这也是教师修炼所致。
还有举不胜举的地方,她是真正在教孩子如何思考,如何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卷入进课堂,这种卷入并非慑于教师的威权,而是知识本身的魅力,课堂自身的魅力。如果不是老师本身对文字的精妙、精细、精确的感受,仅凭孩子,是不能抵达的。我若说,她的课臻于化境,自然有夸大的嫌疑,但是,她一招一式,或者根本就是连招式都没有,恰恰显现出了武术的秘籍,高手常如此,无往不胜,无所不及。反观自己,是多么相形见绌。
何谓语文?我仿佛看到洞口若有光,依稀可辨。
(六)
李老师的课,给我良多启发,也让我重新审视课堂。
教会孩子质疑、思考,不一味迎合,有时当头一棒,在惊讶的同时,暗暗叫好。
一个孩子,一群孩子,日复一日浸润于这样的课堂会是什么感觉?
我想孩子会变得更有尊严,更有存在感,因为抛却知识,他们收获了能力,这种能力叫独立思考、自由思想、自在表达。
生命的精彩和个性的飞扬在此庶几可以实现。
走出课堂,孩子会意犹未尽,谦卑之下,又头颅高昂。
每个孩子都是胜利者。这样说,你不觉得自己课上下来,常常教师和孩子都垂头丧气吗?
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沮丧?
(七)
显然,我是不够评判李老师的课的。
作为学习者,我也发现她不是那么轻易可学。
但她的人,她的课,在日后一定还会被我经常怀想。在某个时刻,她会成为我的镜子,我的标杆。
如果说,学生在她的课上经历了真正的学,我何尝不是?
如果,非得用一句话来形容她的课,我会说:有一种语文叫李玉贵。
李玉贵本身就是语文。
2016/3/19
晨间写于黎明戴斯酒店,醉酒醒来,窗外有鸟鸣啾啾
作者:曹永健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萤火虫阅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