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本次的研修,什么收获呢?这应该是每位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工作坊最大的收获,是能在”做“的活动中,去感悟?在”问题“的引领下,去思考?参加黄老师工作坊的研修,会让你360°无死角地参与。比如:“听”——黄老师亲切又幽默的表达;“看”——精美的PPT和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唱”——教学版的“心太软”,在歌声中去体会教育的真谛;“说”——与同伴及时分享自己的想法……学员多维度的参与,整天的学习,学员们不会觉得枯燥、乏味。黄老师十分注重设计“做”的活动,让我们这些老师们在“做”的活动中去感悟,在实践中加深对“大问题”教学的理解。今天上午即将结束的时候,黄老师为学员们布置了一项作业:以“高感性”教师为主题创作一幅作品,要求以文字、图案、线条为主,要考虑画面美观、核心聚焦、主次和谐等评价要素;每个小组一起创作,下午2:20前完成;每个人担任评委,得分前2名的小组将获得奖励。我在的第12组,共有组员18名,大家迅速选出组长,讨论安排分工。大家第一次接触“高感性”教师这个名词,有组员上网搜索资料,剩下的组员们负责画画和课堂上的讲解。大家吃完午饭忘记了休息,在规定时间完成了作业。作品完成时,我们所有人内心里都特别兴奋和激动。后来的点评环节中,黄老师说“你们是否发现,正是因为你们全身心参与了,你们的作品令人感到惊叹,潜能无限。人不被逼一下,不知道潜力有多大。”他又接着说“我让你们创造这幅作品,不是真的要决一高低,而是希望让你们体会到,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去设计一些做的活动,让学生们去参与、去评价、去反思。在这样富有创造性地活动中,学习自然就发生了。”黄老师的一番点拨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老师们有了做的体验,加上黄老师的总结,我们每一位老师对小组活动的设计才有了更深地体会。这样的研修效果,实在比空洞的演说,效果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如果说,前几次的研修,黄老师“演绎”得比较多。这次的研修,黄老师让学员们开启了“思考”的模式。“演绎”的模式下,我们感受到的是黄老师的语言魅力;在“思考”的模式下,给我们带来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黄老师分享了最近一次经典地“证婚“经历,巧妙地根据一对新人的名字,创造了“证婚词”,赢得了全场掌声。黄老师让我们思考“我是如何创造出证婚词的呢?”有些人可能认为是黄老师智商高,灵机一动,就出来了。黄老师告诉我们为创造这个“证婚词”,他思考了有10天左右。在花了6、7天时间都是在各方面搜集资料后,终于在第7天想到了这个点子。于是才有了如此精彩地呈现。黄老师的“高智商”大家有目共睹,更令人佩服地是他愿意为此付出辛劳。他用10天时间去思考一个“证婚词”,也正如他为上好一堂课,写了一份70多页的教案一样。所有人的成功都来自于背后刻苦的专研,黄老师就是我们非常好的榜样。在深入的研修课堂中,黄老师继续引导我们思考“这个点子是我第7天才想到的,是什么力量支撑我去思考前6天呢?很多人思考一个问题花费6分钟都不愿意,何况是6天呢?可能很多人会想,如果我第7天还没有想到,或者第10天还没有想到,那不是白费功夫了?”“这份自信来自于哪里呢?”,“这份自信,源自于我曾经努力过的所有经历。黄老师说,他刚毕业教书一年多时,一位副校长在听了他的“推门课”后给出评价是“黄爱华,你有可能成为特级教师!”当时,他们市里边还没有特级教师,副校长这样的评价无疑增加了他的自信,慢慢这样的自信就积累下来了。他相信,只要自己全身心去准备和思考,就一定会有收获。他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我们都是数学老师,我希望我们都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那位‘副校长’。”在这么多问题引领下,我们跟着黄老师思考,学他看问题的角度、思考的维度。“是什么”的知识,老师们可以通过自学完成;参加工作坊的研修,最值得学习的是“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即黄老师富有设计感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才是“能带得走”的能力!在场的很多老师说,以前在网上观看黄老师教学视频,这次有机会现场听讲真是获益良多。我想说我参加了那么多此黄老师的研修课,正是因为黄老师倡导的思维的方式,唯有亲临现场,身在其中,方能习得!
作者:阳海林 微信公众号:阳海林
编辑:丁玲
作者简介:
阳海林,毕业于湖南省武冈师范。从事一线教学十多年,多次参与现代与经典组办的黄爱华老师研修课程。
曾在2014年荣获东莞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获得过东莞市小学数学教学能手,东莞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