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现代与经典(南京)小学数学活动圆满落幕

2023-05-14

2023年5月12至14日,第33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顺利举行。



e4b17a8e89e85a332218b68e37534162-sz_312494.jpg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会场

b72402148f63ac3dbdd2c123af4c7589-sz_172596.jpg

🔺主持人:王阳 安徽省全椒县城东小学


5月12日上午


穆耕森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长、党委书记。曾任南京雨花台区教育工委书记、雨花台区教育局副局长、雨花台中学校长。曾获全国基础教育研究先进个人、全国百名优秀中学校长、2015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南京市名校长等称号。兼任江苏省人民政府督学、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学,南京大学客座教授,南京市政协委员。先后出版专著8部,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学校管理方面的文章近百篇,参与20多个国家、省、市课题研究。 


活动开始前,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长、党委书记穆耕森先生致欢迎辞。穆校长说,金中河西作为南京河西教育的高地,一直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请进全国各地的教育名家、送出教师到全国各地学习观摩等多种方式助力教师成长。他更是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能够到金中河西参加第33届现代与经典活动表示热烈欢迎,表示将为大家的学习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保障。

1.jpg


李政涛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以“上天入地、知行合一;以中化西,兼容并蓄;平等对话,融通创新”为学术理想,长期参与“新基础教育研究”,在中小学听课评课8000余节,全国范围内对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过数百场培训,被誉为“金牌讲师”、“金牌培训师”。

主讲报告:《新时代的好课标准》


李政涛老师的讲座娓娓道来,句句重点,强调六个字:实,放,清,细,深,融。李老师表示,教育应该适合教师的个性,拥有自己的风格,不要亦步亦趋,拾人牙慧,应注意将自己独特的思考融入教学。教师要上有生成的课,关注预设与生成,避免只关注预设而忽视学生的课堂生成。教学是一次次即席创作,作为教师,要用课堂艺术家,课堂创客的标准要求自己,把每节课作为作品呈现出来。课堂教学从几个方面融合,要做到跨学科,跨时空,跨五育。其中五育融合作为重中之重,不等于学科融合和其他融合,要做到内化学科特色,主次结合,不宜面面俱到,趣利废实。李老师以华应龙老师德育和智学融合为例,帮助老师们更深入的理解五育融合的意义。

2.jpg

🔺李政涛老师作报告


贲友林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第三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课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成员,《教育视界》数学教学版执行主编,南京市贲友林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曾获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第五届观摩课评比一等奖。出版《此岸与彼岸》、《此岸与彼岸2》、《现场与背后》、《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寻变:贲友林的“学为中心”数学课》等专著。

执教观摩课:《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主讲报告:《数学课堂: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


贲老师和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玄外附小)携手走进课堂,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复习课。通过上讲台完成练习,学生之间进行了对彼此学习成果的第一次检验,用最简单的用手比划分别巩固了对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在求面积时,贲老师让学生轻松自如地运用公式,特别强调单位面积的转换,在每一个小环节都给总结留下充足时间。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分享对问题的答案并相互提醒,汇集建议,在不知不觉中得心应手地掌握了知识,注意到长度和面积的关联。贲老师注重课堂上的发言质量,给学生均等的发言机会,让他们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方法,在减去部分的周长时用多种方法验算,一一分类比较异同,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课后总结时,贲老师将身边教学的真实案例分享给老师们,展示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程中处处想到数学问题,锻炼判断思考能力。让“小研究”不仅发生在课堂里,还延伸到课堂外。

3.jpg

🔺贲友林老师执教观摩课


刘德武

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小学教研室教研员,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擅长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提倡“在后退中前进”和“跳出数学教数学”,形成了“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的课堂教学风格。先后五次被评为原北京市宣武区先进教师,1994年被授予原北京市宣武区“第一批学科带头人”称号。

执教观摩课:《知识与思维》

主讲报告:《例谈深度教学》


刘老师的这节课,用小练习将加减乘除运算法穿插起来,在每个练习中通过比较大小,让学生提高对数字的敏感性,边想边算,刘老师在课堂上注意让学生不仅学会数学知识,而且学会数学思维。从《两个数相加》《怎样填乘积最大》、《拼成正方形》、《小数乘法》、《正方体的棱长与体积》例子出发,告诉学生:概括是数学思维的高级形式;分析或设数都是解决抽象性问题的思维途径。刘老师的课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学生根据所学总结规律,从经验观察

刘老师在课后报告中分享了数学教学多年的经验总结,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对知识动态的观察,通过对百数表观察的小实验,刘老师分享了让学生同时锻炼统筹和计算思维能力的案例。

4.jpg

🔺刘德武老师执教观摩课


5月12日下午


陈  玲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数学教师,小学部教师发展处副主任,中小学一级教师,南京市建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建邺区能手教师、校优秀青年教师,获校青年教师赛课特等奖、一等奖等。多次在省、市、区级开设公开课。

执教观摩课:《分数的意义》


课堂开始,沉浸在舒缓的音乐中,陈老师让学生做一个小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3/4,并说说共同点和不同点。蓝色,绿色,圆形,小方块……学生用图画表示3/4,从图形到线段首先理解整体和分部的意义。陈老师用生动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到“单位一”不仅是数理的单位,还是一个相较的概念,是多份得以均分的基础。经过两轮交流讨论,学生自由地“创造”自己脑海中的分数。在说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后,学生尝试用分数单位表示分数,给分数下定义,走上讲台将分数拖到数轴上以比较大小,获得关于分数大小的认识。

5.jpg

🔺陈玲老师执教观摩课


朱国荣

浙江省嘉兴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浙江省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导师、嘉兴市小数会副会长。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教材培训团专家、浙江省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为全国各省市开展教材推广与使用培训工作。多年来,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为研究方向,先后在《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


什么是线段?朱老师通过小狗找骨头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从点到线初步了解构成三角形的要素。用线段连接两点,在纸上随意表现出一个三角形后,学生说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构成定律,朱老师不满足于直接得出的答案,变换a+b>c为a+c>b和b+c>a,让学生验证由基本事实得出的三边关系的结论,在脑海中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转化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学生组成4人小组,判断给出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并说出理由,分别讨论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长的情况。借助教学视频,用圆规和直尺画出三角形,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搭建三角形,观察三角形的形状,关注交点的形成。在每一个环节,朱老师都让学生遵循观察—思考—检验—总结的步骤,以严谨扎实的教学风格影响着学生,将简单知识中的常见问题一一拆解出来,使学生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jpg

🔺朱国荣老师执教观摩课


俞正强

浙江省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中国第二届“明远奖”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月刊》等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头找幸福》等。

执教观摩课:《面积的认识》

主讲报告:《认识能力的培养—这节课为什么这么上?》


俞老师和学生悠然自得地互动,让学生说出认识哪些不同的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察,打开思路。例举生活中各种东西的面,俞老师抛出颇具哲理的问题:“先有面还是先有图形?”,让学生注意到面始终长在物体上,又从这个结论出发产生质疑,思考面能否脱离物体。在认识面积的过程中,学生在回答小问题时自然而然注意到面积等于面的大小,面积之间的比较和面所依附的事物属性无关。不间断的互动让课堂氛围始终保持活跃,俞老师把学生们带入生活语境中,抛开公式运算,重新巩固面积最简单而基本的概念。学生在一次次“刁钻”的小提问中不断辩解,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锻炼自己表达和思考的能力。

俞老师在讲述教学思路的时候,指出学生经常混淆周长和面积的痛点,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以辨析为主的课堂核心。俞老师非常务实的指出提高成绩,必须从源头让学生理解概念,在掌握面积时认识到面不仅有变化,还有边界。针对教学中“一教就会,一写就错”的问题,俞老师强调要注意学生认知先后的区分,打牢基础知识,有条理,有逻辑,懂发问地汲取知识,而非一板一眼地教条学习。

7.jpg

🔺俞正强老师执教观摩课


5月13日上午


郑毓信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数学评论》杂志评论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21世纪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学哲学和数学教育。

主讲报告:《从<课程标准>到“数学教学的关键”》


郑老师在报告开始鞭辟入里地分析了《数学课程课标》的局限性,过分强调课程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教学的问题,针砭时弊地提出建议。郑老师认为,数学课标应在教学建议板块划分重点,说明重中之中,集中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学的深度学习应在多种形式中探索创造,通过折纸、魔法等小游戏丰富趣味。郑老师的报告始终围绕多元化之后的统一标准进行探讨,从教学设计、理论组织、课堂实践、课后反馈等多方面总结经验,启发教师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告诫教师要采取坚定的教学中心和立场。郑老师强调当务之急是“化多为少,化繁为简。”,理清数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年轻教师应不满足于新课标的规定,将自己的思考融入教学中,通过实践检验有效性。

8.jpg

🔺郑毓信老师作报告


罗鸣亮  

福建省教育厅教研室小教室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首批省培专家.曾获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第五届观摩课评比一等奖,主持研究的“构建讲道理的数学课堂”荣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小学教学》、《教育视界》、《小学数学教师》等杂志封面人物,被聘为《小学教学设计》编委、人教版小学数学培训团专家。出版个人专著《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目前正主持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实践研究》。

执教观摩课:《分数与除法》


正可谓无知者无畏,罗老师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让对数概念模糊的学生大胆发问,提出认识数学概念的疑惑。随后在展示学生作业的环节,罗老师让学生们依次分享,数形结合地解析分数,慢声细语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间讲分数和小数联系到一起。在课堂轻缓的节奏里,罗老师敏锐善察,时时刻刻关注着学生对教学的跟进程度,让学生们在做题的时候思考比较,通过观看其他同学的解题过程温习概念。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运算感到困惑时,罗老师用形象的分饼例子辅助理解,将分式的运算变成贴近生活的直观的形式。学生们在彼此的交流中逐渐理解老师的用意,做到游刃有余地掌握关于分数简单运算的基本方法。

课后总结时,罗老师用幽默的譬喻,精准地表达以激发学生好奇为重点的课堂核心,以人“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的四大天性设计课堂,让学生形成好求甚解的思考路径,完成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飞跃。从一到分,从分整合出提现整体性的一,罗老师以教学的互通性突破了算数的封闭性,让学生贯彻始终地理解分数。

9.jpg

🔺罗鸣亮老师执教观摩课


张冬梅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副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生导师、江苏省“226”工程培养对象。曾获全国科研优秀教师、全国数学学科“十佳”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好课评比,获一等奖;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发表文章、论文400多篇;主张让孩子学“亲和数学”,课堂教学风格以“智慧与亲和”为特色。

执教观摩课:《认识长度单位》


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学生们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积极地设计彩缎长度,叽叽喳喳地讨论什么是合适的长度单位。张老师请学生轮流上台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折叠尺带,学生们平均分的方式充分发挥了衡量单位的创造力。在学习到分米单位的时候,张老师让学生们拿直尺比出一分米,互相比给同桌看,更直观地形成一分米的概念。用眼睛观察后,学生们动手去剪出一分米,让脑海中形成的印象通过动手操作得到较正。张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让他们从模糊的概念通过观察,制作这两轮信息收集的过程不断调试,从不确信到确信。课上边比边说到环节里,学生在张老师的指引下,从大单位比到小单位,条分缕析地整理出各个长度单位的关系。

课后总结时,张老师分析了自己对教材框架的理解,通过比较教材之间的差异总结了自己的上课思路,特别注意数学教学的“量感”,分与合思想的重要性。在回顾过往上课经验时,张老师点明学生们的量感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彰显出亲和教育的核心内涵是走近学生,理解学生。

10.jpg

🔺张冬梅老师执教观摩课

5月13日下午

顾志能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教育研究院,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教育部“优课”评比小学数学专家组组长,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用书》编委,浙江省基础教育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课堂教学曾获华东六省一市一等奖、全国一等奖。在《小学数学教师》等小数刊物发表文章近两百篇。倡导课堂教学的创新,出版教学专著《创新照亮课堂》。

执教观摩课:《用字母表示数》


面对一袋小球,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说出对到底如何用字母表示数的疑问,到黑板上写下自己的想法。顾老师借助一袋普通的乒乓球个数展开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带动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的发展,经历了感知、类比、优化,丰富了字母式的内涵,让知识生长,提升学习实效与核心素养。通过模拟年龄问题,用a+1、a-1表示年龄的增减,学生在快节奏的小练习中加深印象,增强对字母含义的理解。整节课主线清晰,从把“未知数用字母来代替”到“形成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新的数”,从“字母参与运算”过渡到“列方程,解方程”,呈现了一节有高度和深度的精彩课堂。顾老师平易近人,清新朴实的教学把略有难度的知识化解成生活问题,让学生培养起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维。

课后分享时,顾老师解释了自己的教学意图,将课堂内容重点放在数字向字母认识的转变,简单地对教学加以剖析将经验分享给老师们。

11.jpg

🔺顾志能老师执教观摩课


陈加仓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党委委员、瓯海区教育研究院院长、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书记,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对象,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省、市名师工作室导师,首届温州市十大青年工匠。《当代教育家》《小学数学教师》封面人物,《中国教师报》“特级教师谈教学”专栏作者。著有《小学数学拓展课:教什么,怎么教》《小学数学拓展课案例精选6》《小学数学说课指导》等。

执教观摩课:《排列问题》


陈老师的课堂不像传统的课堂一样讲解题目,而是把锻炼学生思维上成一节课,通过几个经典例题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努力挖掘和提炼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数学策略,让学生既要学会数学知识,更要学会数学思维。通过对排列问题的分析组合,学生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将数学知识拓展延伸到生活方面。通过观察67,69,65;75,76,78等数字的排列顺序,更加注意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提高总结规律的能力。

12.jpg

🔺陈加仓老师执教观摩课


张齐华  

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南京市小学数学张齐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封面人物,并在《小学教学》开设专栏。曾获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教学观摩课评比一等奖。参与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等。

执教观摩课:《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主讲报告:《社会化学习:以方式变革促减负增效》


确认过眼神,张老师和学生心有灵犀地开始了课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在张老师幽默风趣地指引下共同完成题目,携手共进。课堂讨论的环节让学生拆分成小单位,通过责任分工制凝聚思考,集思广益。一双双小手在课堂上踊跃地举起,张老师调动课堂,让学生们轮流上台分享想法,从答案中发出新问,用诙谐地语言将学生带入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们感受方位的实际意义。学生们在讲台前大声朗读,从一遍遍的提问中巩固知识,甄别“北偏东三十度”和“东北三十度”,点和线的区别,最终获得从面到线到点不断精确的位置确认方法。小组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在交流讨论过程中被充分激发出来,学生们细微的错误得以一点点拨正。整节课设置精巧,张老师稳中求新的教学风格使课堂高效高质量推进,令方位知识从解题,分享,评改订正的环节中牢固构建。

在课后总结时,张老师针对学生虚假而前调的学习问题分享心得,系统评价了不同学习方式的思维含量,将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悬殊对比借助数据呈现出来。随后,张老师以调侃小视频的形式一针见血点出课堂教学“一言堂”的问题,表明“让学习真实发生”应该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听懂,学会。

13.jpg

🔺张齐华老师执教观摩课


5月14日上午


顾亚龙  

上海市徐汇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上海市徐汇区学科带头人,学科基地主持人,全国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获得者。《小学数学教师》2019年封面人物。《小学数学“五学三动”教学范式》获2017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秉持“为学生思维而教”的教育教学主张,形成了“在简约中寻求厚重”的个人教学风格。出版专著《以文“化”人——小学数学文化的育人视界》。近期研究重点为小学数学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执教观摩课:《确定位置》

主讲报告:《用结构的力量改进课堂》


结合五一假期旅游经历,顾老师带领学生们先将位置带入生活观察。行和列的概念通过小组交流,轮流发言的形式得以初步理解,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用数字表示方位,加深对“原点”的印象。顾老师在教学时注重思维和实践培养的同步性,不断让学生听,说,读,练,按照方位词—点—线—面的顺序让学生有关联地学。整节课特别强调学习的灵活性,不局限于用自然数表示位置,关联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过去的知识基础。学生在课堂中提出大量问题,自主梳理,带着兴趣有结构有条理地学,掌握了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大胆求新。

顾老师在课后报告里阐释了自己对单元整体结构化的理解,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结构化思考,课堂教学应做到“有结构,有目标,有单元”。

14.jpg

🔺顾亚龙老师执教观摩课


徐长青  

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国培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内访问学者,中国教育学会现代学校联盟国家级指导专家,天津市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基地导师。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全国数学教改研究会秘书长,天津市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当代简约教学的创立者和倡导者。

执教观摩课:《乘法分配律》

主讲报告:《核心素养导向的简约教学结构性优化》


徐老师的课堂从简单的口算出发,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活跃学习的状态。徐老师给出一个图形面积的小例题,让学生们自行发问,探寻不同面积的测算方法,将加法和乘法结合起来进行运算。学生们观察算式,比较不同算法的特点,通过凑整简化运算步骤。徐老师紧扣重点,讲解(a+b)*c=a*c+b*c公式时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相通性。徐老师以抑扬顿挫的声调,让学生们模拟运用数学知识的场景,使算式的a、b、c对应到具体人的握手次数,学生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运用公式,突显算式最重要的“公平”问题,将算术蕴含的生活哲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授予学生。徐老师将等式的两边模拟成老师和学生,让学生精准理解分配律里每一个符号的意义,形象生动,具体透彻。做相对复杂的判断例题时,学生能用形象思维一下子找出问题,增进对数字变化的敏锐感知力。

在课后,徐老师强调教学简化的重要性,提出应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学习实践,凸现数学教学的人文价值。

15.jpg

🔺徐长青老师执教观摩课


徐  斌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副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苏州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无痕教育研究所所长。江苏“人民教育家工程”培养对象,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特聘专家。曾获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课比赛第一名,全国小学数学创新课评比一等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教育事迹在《人民教育》专题报道,在《中国教育报》上七次连载“徐斌教育教学艺术系列报道”。出版专著《追寻无痕教育》,“中国名师”系列教学光盘。

执教观摩课:《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

主讲报告:《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课堂开始,徐老师让学生温习以前学过的除法知识。通过三道除法题,让学生比较除数的差异。调整数的大小,固定商的数值,徐老师让学生自由出题,在分享出题理由的过程中巩固除法算式的知识。在观察余数的过程中,徐老师连续抛出问题,让学生分别思索四舍法、五入法试商可能遇到的问题,增加对数字的敏感性。“你觉得这个空格里可以填哪些数”,课堂中反复这个问题,学生在重新调整答案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练习的独立性,从小组交流到自己归纳总结,始终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对除数和被除数的关系产生更深的体会。整节课设计得环环相扣,教学逻辑条分缕析,让学生形成合作—独立相循环的学习模式,掌握灵活调商的方法。课后报告中,徐老师分享了自己追寻“教育无痕”理念的心路历程,结合课堂讲了自己对于新课标的理解,为老师们理顺新课标何以为新的依据,进而回答为什么要进行单元整体性教学。徐老师将启发学生的课堂视为“种子课”,注重课堂衔接的意义,让学生慢慢学,细细教,深深悟,形成自主技能发展能力。

16.jpg

结  语

光阴似箭,时光飞逝,三天的学习留下许多珍贵的回忆。相信经过名师的点拨,参会教师能借鉴到许多清新切实的教学方法,领悟教学“以人为本”的核心,磨练意志永怀初心,在响应新课标号召,争做新时代先锋的教学路上越走越远!

(通讯员:余晓晓)

阅读 1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