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7至19日,第34届现代与经典(厦门)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顺利举行。
11月17日上午
陈淑蓉
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青年教师,曾获厦门市海沧区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厦门市试卷命制比赛一等奖;海沧区第二届“春华杯”中小学幼儿园青年教师岗位练兵大赛一等奖;多篇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立志做一名讲道理的数学明师。
主讲内容:观摩课《旋转》(五年级)
陈老师从学生的真实困惑出发,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又以学生的真实困惑结束,将学生的思维延展出课堂。本节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生生探究、生生交流,让孩子会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让空间观念逐步建立,学习能力逐渐提升,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朱国荣
浙江省嘉兴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浙江省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导师、嘉兴市小数会副会长。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教材培训团专家、浙江省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为全国各省市开展教材推广与使用培训工作。多年来,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为研究方向,先后在《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
主讲内容:观摩课《口算除法》(三年级)
朱老师在数的拆分中化未知为已知,从口算横式中提炼竖式,在竖式中迁移横式,巧妙地在横式和竖式之间建立起一个桥梁,“搬家”的过程,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分的过程,放慢脚步,让学生思维跟上,让学生深入地感悟除法的算理,从结构化的设计中,落实教学目标,孕育数学素养。
强震球
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教导处主任。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学科带头人。先后获得江阴市、无锡市和江苏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在全国第八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荣获一等奖(第1名)。数十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公开发表。主持多个市级课题研究,参与研究省级课题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题和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主讲内容:观摩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五年级)
强老师的课堂既让操作活动落地生根,又让思维节节攀升,做到了“真活动、真操作”,引发了学生的“真思考”。教师的高度引领,有效发问,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举一反三主动进行知识迁移,实现了真正的“学明白”。强老师课上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数学的魅力和价值,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不断探究发现,交流感悟,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
11月17日下午
罗鸣亮
福建省教育厅教研室小教室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首批省培专家。曾获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第五届观摩课评比一等奖,主持研究的“构建讲道理的数学课堂”荣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小学教学》、《教育视界》、《小学数学教师》等杂志封面人物,被聘为《小学教学设计》编委、人教版小学数学培训团专家。出版个人专著《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主持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实践研究》。
主讲内容:观摩课《图形的旋转》(六年级)
罗老师幽默风趣,极具亲和力。孩子们在罗老师的鼓励下,大胆发言,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罗老师的课总能基于学生的真实困惑开展学习活动,引发学生的思与辨。引导孩子们以问展学,重塑认知。
贲友林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第三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课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成员,《教育视界》数学教学版执行主编,南京市贲友林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曾获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第五届观摩课评比一等奖。出版《此岸与彼岸》、《此岸与彼岸2》、《现场与背后》、《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寻变:贲友林的“学为中心”数学课》等专著。
主讲内容:观摩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六年级)
贲友林练习课不在于题量,而在于思维含量。贲老师的一道题、一堂课,将知识、技能与素养融入其中,并能以学习为基,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11月18日上午
黄爱华
深圳市教科院科技创新教育中心主任,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大问题”教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获聘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等客座专家;获全国优秀教师、深圳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后出版教育类专著8部,发表文章300余篇。
主讲内容:观摩课《怎么把画挂正》(四年级)
黄老师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出发,用贴合学生自然表达的语言,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展示问题驱动、单元整体、及深度学习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分为三条主线:知识线、素养线和情感线。
知识层面:探讨平行线的画法—理解“距离”的含义—梳理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素养层面:提炼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定目标—想思路—找办法。
情感层面:探究问题(激趣)—应用知识(体悟)。
他带领学生从问题出发,走向深度学习,阐释了课堂伊始黄老师与学生们的交流“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 它才是你的知识。”
刘德武
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小学教研室教研员,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擅长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提倡“在后退中前进”和“跳出数学教数学”,形成了“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的课堂教学风格。先后五次被评为原北京市宣武区先进教师,1994年被授予原北京市宣武区“第一批学科带头人”称号。
主讲内容:观摩课《认识钟表》(一年级)
刘老师的通过简单清晰的问题跟我们分享了教学当中的几个关键思路:
1、动态地认识知识,比静态地观察知识更有意义:老师先出示一个圆形,让学生填补细节、完善钟表——在贴数字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表盘中数字位置的认识;在剪纸片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特点的认识;在摆时间的过程中,深化对整时的理解。
2、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刘老师在课堂上给每两位同学发了一个钟表模型,让每位学生都能摸钟表、拨钟表。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动手操作,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需要。
3、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同等重要:通过“爸爸从往返上海和杭州”的问题生成了不同的子问题,以出发时间为条件,思考到达时间;以到达时间为条件推测出发时间。用适当的练习促进逆向思维的发生和发展。
4、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多元的:钟表会变成“小松树吗”(钟表上的哪些数相加得12),随着学生的回答,表盘上相加得12的数相继连线,构成了一颗可爱的小松树。刘老师将表盘的结构特点和计算结合,进一步认识了钟表、又串起了知识间的联系。
课堂上不断引导学生的倾听、表达、活动和思考习惯,演绎了老师如何跳出知识教数学,发展学生的能力及素养。
11月18日下午
陈加仓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党委委员、瓯海区教育研究院院长、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书记,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对象,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省、市名师工作室导师,首届温州市十大青年工匠。《当代教育家》《小学数学教师》封面人物,《中国教师报》“特级教师谈教学”专栏作者,著有《小学数学拓展课:教什么,怎么教》《小学数学拓展课案例精选6》《小学数学说课指导》等。
主讲内容:观摩课《分数的意义》(五年级)
陈老师注重架构学生对一个“整体”的认识。整体该如何体现呢?陈老师从圆片入手,一个圆片,到多个圆片,再到隐去圆片。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意义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在平均分的再认识上,学生原有的认知是平均分的对象大小相等,形状相同。所以陈老师用八支笔来研究,打破学生对平均分认识的局限——分的个数相同也可以表示平均分。
数源于数,分数是数的认识的一部分。陈老师用八分之一为单位,数出了八分之六、八分之七、数到了假分数,数出了数的认识的一致性。
几个圆片、几支笔,陈老师用简单的工具上出了不凡的数学味。
李 新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主持省规划课题研究两项,参与省教研重点课题两项,发表论文二十多篇。担任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获评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市教育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研究,构建了“促进数学发现学习,培育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特色与主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和省教育报刊社的《“苏派教育”系列丛书:名师的教学主张》都收录了他的教学思想总结论文。
主讲内容:观摩课《百分数的认识》(六年级)
有了分数为什么还要有百分数呢?李老师用投篮问题串起了分数和百分数的区别及联系。透过通分、比较,和对命中率的讨论,发现分数和百分数都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在一些场景中百分数更加方便比较。
从分数入手厘清了百分数的意义和作用,李老师又在投篮信息中继续挖掘,通过“投中次数不确定,所以命中率具有不确定性”刻画出了学生对随机数据和确定数据的认识,把百分数的统计意义烙印在学生的数学思维里。
整节课李老师用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推动了教学活动的发展,别具一格地串起了数与统计的关联。
林 俊
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副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正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扬州市小学数学学科指导专家。在《中国教育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小学数学教师》等40多种报刊上发表文章400多篇。
主讲内容:观摩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六年级)
林老师用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通过看、摸、描、量等办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通过想象、演示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面、高和展开图及其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了圆柱和圆锥是由平面图形通过旋转得来的。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也让数学整合教学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11月19日上午
徐 斌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副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苏州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无痕教育研究所所长。江苏“人民教育家工程”培养对象,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特聘专家。曾获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课比赛第一名,全国小学数学创新课评比一等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教育事迹在《人民教育》专题报道,在《中国教育报》上七次连载“徐斌教育教学艺术系列报道”。出版专著《追寻无痕教育》,“中国名师”系列教学光盘。
主讲内容:观摩课《小数四则运算(单元整理课)》(五年级)
徐老师这节运算复习课从儿童的现实起点出发,体会小数的来源,沟通运算的本质,并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数学的内部规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朴实无华的一节课,背后却蕴藏着对运算本质的深刻见解以及对儿童的高度理解。
徐长青
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国培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内访问学者,中国教育学会现代学校联盟国家级指导专家,天津市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基地导师。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全国数学教改研究会秘书长,天津市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当代简约教学的创立者和倡导者。
主讲内容:观摩课《多边形的再认识》(五年级)
徐老师抓住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站在数学知识的整体视角下,提供结构化的知识,跳出原有的面积公式,回归多边形面积的本质,从具象到抽象,从表象到本质,整节课展示了数的精确和形的直观,为我们以后上复习课打开了一个新视角。
张齐华
南京市玄武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的封面人物。一直致力于数学课堂文化的探索与实践,曾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教学观摩大赛荣获一等奖,《人民教育》、《小学教学》先后对其在数学文化领域的探索给予专题报道,2007年《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了其数学课堂系列教学艺术。参与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2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出版专著《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
主讲内容:观摩课《圆的认识》(五年级)
张老师没有把学生看作“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看作“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让孩子们最大发挥自己的能量,让我们看到如何构建社会化学习小组、优质学习小组如何实施,让我们看到孩子们的能量不容小觑。
顾亚龙
上海市徐汇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徐汇区学科带头人,学科基地主持人,全国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获得者。《小学数学教师》2019年封面人物,《小学数学“五学三动”教学范式》获2017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秉持“为学生思维而教”的教育教学主张,形成了“在简约中寻求厚重”的个人教学风格。出版个人专著:《以文“化”人——小学数学文化的育人视界》。近期研究重点: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主讲内容:观摩课《小数的意义》(四年级)
顾老师围绕培养学生”数感“这一核心素养,依托“计数单位”,引领学生经历感知—理解—思辨在新授环节,抓住十进制计数本质,从整数自然迁移到小数,达到方法的一致性,用结构的力量改进课堂教学。
结 语
为期三天的活动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回忆和精彩的瞬间。当热爱与情怀相遇,思想的火花,一定会在数学的课堂上熠熠生辉。相信在观摩名师课堂之后,参会的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初心,在响应新课标号召,争做新时代先锋的教学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