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南京)教学观摩研讨会顺利结束

2024-05-19

2024年5月17至19日,第35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南京)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南京人民大会堂顺利举行。

主持人:安徽省亳州市风华小学  朱晨晨.jpg

主持人:安徽省亳州市风华小学  朱晨晨

主持人:宜兴市闸口小学  张梦姣.jpg

主持人:宜兴市闸口小学  张梦姣

1715926878645234.jpg


5月17日上午

唐江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锡中教育集团总校长,江苏省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代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班”导师,长三角名师名校长培训基地导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导师,南师大兼职博士生导师。

报告《语文教师如何做一名“朗读者”》

唐江澎.jpg

唐老师提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作为学生语言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文本,注重文本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把握文本的节奏和情感,领略文本的内涵和美感。朗读作为一种有效的语言学习方式,通过声音、语气、表情等传递文本的情感和意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语言的美,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语文素养。唐老师提出朗读基于理解的声音呈现,分为三个不同层面,第一层面是情境、基调、还原、再现;第二层面是对象、目的、场合、方式;第三层面是高低、停连、快慢、轻重,三个层面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学会朗读,让语文教育逐渐回归到语言学习的本质。


王崧舟

教授,博士生导师,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教育部“领航工程”实践导师。浙江省教育系统十大育人先锋,浙江省人民政府督学。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开创“诗意语文”教学流派。先后出版《崧舟细讲文本》《爱上语文》《王崧舟与诗意语文》《诗意语文课谱》等多部教育论著。现任职于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浙江省新型重点培育智库-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

观摩课《最中国:月是故乡明》(五年级)

王崧舟.jpg

王老师创设为中秋节申遗写推介书的情境,由季羡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勾连吴然先生的《走月亮》和贾平凹先生的《月迹》,让学生体会到明月映照最熟悉的乡土、渲染最快乐的乡趣、寄托最绵长的乡愁,走进月亮背后的思乡情,感知纯真与回忆难以割舍的情怀,释重与释怀的辩证关系。王老师的课堂语言字字如金,词词皆成语,句句皆散文诗,段段如画,文质兼美的语言触动心灵,激发情感。从读到写,水到渠成,读中悟情,写中激情,说不完的款款思乡情,道不尽的浓浓恋乡意。王老师提出语文教学要用大概念的观念进行单元的统整教学,植入中国文化的基因,让学生体会语文的文学意象,实现由知识型语文转向能力型语文,由能力型语文迈向素养型语文。


孙双金

南京市金陵中学附属小学校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情智语文创始人,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导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全国名校长、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小语年度人物、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发表教育教学文章数百篇,出版《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孙双金与情智教育》等多部专著,主编《重建课堂文化》《12岁以前的语文》和《12岁以前的生命教育》等系列丛书。

观摩课《田忌赛马》(四年级)

孙双金.jpg

孙老师关注“人”,聚焦“奇”,带领学生感受奇人孙膑用出奇制胜的方法从门客成长为军师,理解到他的眼力奇、时机奇、办法奇、效果奇,体会智谋的博大精深,古之奇以将胜王,今之奇以四胜五,从田忌赛马到围魏救赵,拓展历史上还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引导学生去探索,训练思维能力,拓宽知识面。孙老师提出语文教师要思考几个问题:如何让老课文上出新意?在新课标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传承?语文教学要回到文本,回到语言文字、语言运用,掌握教材、钻研教材,关注故事背后的人,于寻常处品悟出不寻常,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让学生品味语文、学习语文、体验语文,在语言学习中找到文化自信与审美创造。  


5月17日下午

赵志祥

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课题研究、教学设计成果多次获广东省、全国大赛一、二等奖;指导青年教师多次获得省、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

观摩课《两茎灯草》(五年级)

赵志祥.jpg

赵老师以“师生PK赛”开启课堂,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竖一根拇指激励学生好学深思,学生举起五指积极发表独到见解,学习文本中的人物、人物关系和肢体语言,认识文学名著中的人物描写,学会多角度、多方位看待人和事,体会“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的道理。课堂上赵老师假借思辨,让学生充分思考,开阔视野,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经典著作《儒林外史》,极大调动学习积极性,无论是富有哲理的庄子名言的解读,还是胡适的简介和书评,都富有中国文化味。从一篇课文,推上整本书,读书中人物,论精彩人生。


何  捷

福建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省青年名师,福建省语文学会小学专委会秘书长,福建省作协成员,福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荣获 “第八届全国阅读教学观摩赛” “第三届全国作文教学擂台赛” 特等奖。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等期刊的封面人物,先后有一千余篇文章发表于《人民教育》《语文教学通讯》等各级期刊中。出版著作《作文真经》《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风暴》等10余部。

观摩课《自相矛盾》(五年级)

何  捷.jpg

何老师采用自由读,多读几遍;看注释,讲好故事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分别从买家、卖家的思维过程入手,明白买卖双方均没有过错,错在“同世而立”,认清事物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课堂上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理性的思维方法学习,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故事蕴含道理的理解。幽默诙谐的何老师驾驭课堂能力强劲,师生互动多彩灵动,做到寓教于乐,寓理于事,让学生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学会古文的表达方法,在笑点中学会辩证思维方法,在思考中品味中国文化的魅力。何老师提出语文教学要找准目标聚焦,只做目标有用的事,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找到学习路径,探讨故事背后的意图。


薛法根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校长,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20多年,提出“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形成了组块教学模式。苏派语文教学的杰出代表,曾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江苏最美教师”。出版《为言语智能而教》等5部专著,《呼唤智慧的语文教育》等200多篇教学论文刊登于《人民教育》等教育期刊。

观摩课《童年的水墨画》(三年级)

薛法根.jpg

课堂上薛老师让学生用“划句子、想画面、说意思”层层递进的方式读懂诗,并用这三步法自主学习“江上”和“林中”两首小诗,感受诗的简练含蓄、富有韵味与诗歌文本的独特魅力,体会童年的美好,水墨画用简约的笔触写意引发丰富的想象,诗以精炼的语言引起遐想连篇。薛老师以朗读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观察诗作中的细节,从读正确、流畅,到读懂,再到读好,借助关键词句,把握诗意,体会情感。薛老师提出语文教学要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促进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品质得以充分发展,老师真正的教,学生真正的学,读熟,读懂,读好,最后自然成诵。


5月18日上午

肖培东

浙江省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培计划”教育讲座专家;全国中语会课堂优化策略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分会理事;浙江省首批“名师名校长”导师资源库人选;全国首届“我即语文”教学奖获得者;多家语文核心期刊专栏主持者。出版专著《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教育的美好姿态》《语文:深深浅浅之间》《语文:培东有约》等。

观摩课《匆匆》(六年级)

报告《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肖培东.jpg

肖老师抓住课前的吟唱,用“藏、挪、徘徊、蒸、裸”等动词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造句并谈谈对时间的感想,学比喻、学拟人、学追问、学用生活场景,化无形于有形,破解朱自清先生写时间的密码,让学习自然发生。肖老师的课堂既越简单又高级,寥寥几张课件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学生自由徜徉在文本中,看清了“摸不着看不见”的时间,在时间匆匆的消失中珍惜当下。肖老师提出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上,教师坚守本质规律,守住语文教材经典,守住语文初心,教会学生思考,将学生带进语言的世界,在运用、品析、感悟语言文字中,体会语言的情感、灵感和艺术,共同守护语文课堂。


王   峰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教学主任,高级教师,主题教学团队核心成员,北京市语文骨干教师,北京市小学语文课例小组成员。曾获得“ 第四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现场示范课”“第六届全国素养大赛”“北京市首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展评”一等奖,两次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等奖项;在《教学与管理》《语文教学通讯》等各级刊物发表文章10余篇;参加全国、北京市等各级课题5项;多次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等主流媒体授课。

观摩课《习作:介绍一种事物》(五年级)

王  峰.jpg

王老师以猜盲盒的游戏导入课堂,以初试身手为纲,围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写出了什么?”的主线,步步引导,层层进阶,让学生逐步明白写说明性文章,要聚焦事物主要特点,要恰当使用说明方法,可以从不同方面把事物“说明白”,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紧扣单元习作要素,在教材中来来回回,挖掘实用、好用的素材,让经典范例引路学生的习作之旅。王老师提出在阅读中发现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是难点,语文教学可采用六步法:提炼学习主题;确定学习目标;重组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活动;提供学习资源与支架;研制学习评价量规,实现从课程标准到现行教材再到教与学三层转化。


窦桂梅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教育学博士。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特聘专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研究实践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获国家首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出版《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我的教育视界》《超越•主题•整合》《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回到教育的原点》等多部个人专著。

报告《主题教学的时代进阶——从第八次课改到第九次课实践的“新三个超越”》

窦桂梅.jpg

窦老师提出语文教学要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聚焦“课程—课标—课堂”的三个实践思考,处理好三者的内在关系,高质量完成三层转化,把学生理解的需求当作教学起点,把学生自知作为教学重要依据,从学校教学时间、学校课堂育人、学科主导、学校单项育人四个方面实现育人模式的转型。窦老师还提出以文载道、以文化人的文化自信都是建立在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课堂上,学思结合是文以载道实现与达成的重要路径和方式,可进行主题教学,学习主题引领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实现“三个超越”:基于教材,超越教材最终指向“学科育人”;立足课堂,超越课堂,指向素养导向下的“学科实践”;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获得属于自己的“学科理解”。


5月18日下午

连  盟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青年教师,玄武区德育学科带头人。

观摩课《下雪天的声音》(四年级)

连    盟.jpg

连老师以问题“伊戈尔是怎么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没有声音的’”启发学生思考,带领学生品读下雪天的三行诗,注重细节又把握全局,深入浅出,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聆听下雪天美妙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连老师提出语文教学可打造“登山式课堂”,以发现的阅读策略,设计认识绘本、品味诗歌、感受画面、个性创作的教学环节,登“实践之山”,从一本走向多本,登“思维之山”,以问题撬动思考,登“创造之山”,登“人格之山”,感受用心听、用心看的真谛,关注自然、生活,让人格、生命健全成长,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爬到山顶,沿途的风景和过程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冯琛莉

杭州市高教园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杭州市“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杭州市首批名师培养对象,杭州市首届杰出教育工作者。从教28年,主张“语言和生命共同生长的情境学习”,课例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出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经典诵读》等著作,撰写50余篇教学论文、课例发表或获奖。

观摩课《蜘蛛开店》(二年级)

冯琛莉.jpg

冯老师以三个活动于改变中寻找不变的规律、于选择中寻找变的突破、于日记中回顾“我”的开店史展开课堂,让学生站在小蜘蛛的角度,以日记的形式,依据叙事规律续编故事,奇思妙想,并辩一辩“这个店到底要不要开下去”,拓展思维的宽度与厚度,通过讲改变的故事,辨改变的力量。冯老师提出基于儿童立场的故事更生动、富有智慧、易于理解,经历思维和语言的共同生长,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寻找信息,借助图画朗读课文;关注问号,借助图画阅读课文,读好多个角色;关注相处,借助提示,复述故事,最终创造一个充满想象、情意和问题的课堂;一个是虚拟又是真实的课堂;一个是快乐、神奇、思辨互动的,又是儿童生长的课堂。


周益民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教师,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南京市政协委员。

曾被评为2010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担任澳门《中国语文》教材小学中段主编,著有《童年爱上一本书》、《造梦课堂》等。

观摩课《十三岁的故事》(五年级)

周益民.jpg

周老师通过深情并茂的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变化,展现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挑战以及收获,文章中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而产生情感共鸣。课堂上周老师让学生描述文章片段画面的呈现形式,思考如何用画面表现场景,并谈谈设计原因,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培养思辨能力,提高理解能力,感受青少时期的美好与青涩,深化对青春成长的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感受都是独特的,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吴永军

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课程实施专业支持工作组核心成员。长期从事教育社会学、课程论、教学论的研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特色,先后出版专著《课程社会学》、《新课程学习方式》两部,主编著作6部。

报告《简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类型》

吴永军.jpg

吴老师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整本书,不同学段有不同的阅读任务,整本书阅读可分为非功利性阅读和功利性阅读,前者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以学生热爱读书为本,应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后者又可分为文化传承式阅读、任务驱动式阅读、研究性阅读。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吴老师还提出在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应确立“新思维”,其价值取向是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热爱读书,弘扬阅读的人文精神,强化读者的自主意识,让阅读成为一生坚守的生活方式,成为终身自主阅读者,最终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5月19日上午

张菊荣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 苏州市特级校长 知名教改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研员研修中心特聘讲座教授,人大复印报刊《中小学学校管理》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学校文化建设、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师主题化课堂观察”等研究影响广泛,发表论文200多篇,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报告《单元教学:为了更完整的“一个经验”》

张菊荣.jpg

张老师提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一个经验”包含大单元又超越大单元,大单元学习围绕核心任务的完成展开,在课节中整体融道,没有空隙,单元学习总的过程是总—分—总的。“一个经验”存于大观念、大任务、大问题的三种方式中,强调的是经验的完整性, 过程是完全的,是全过程的,内容上是整体的,形态上是活着的,是不断生长的,是原有经验的不断改进。张老师还提出要以辩证的思维建构“一个经验”,完整地经历经验的“来龙去脉”,通过学科实践活动而来,通过新的学科实践活动中去,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语文教学要做到从一个教学环节做起,哪怕是一个提问,一次理答,下沉半放式任务,开展匹配性评价,进行完整性思维,在“来回式”教学中建构经验。


朱  煜

正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名师巡讲团特邀讲师。上海市写作学会会员,中国吟诵学会会员。曾获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上海市园丁奖,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全国小学写作教学名师等称号。著有《教书记》《讲台上下的启蒙》《把孩子教聪明》《让课堂说话》(三卷)《赵清遥的作文故事》《赵清遥的阅读故事》等十余种专业书籍。近年致力于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研究。现执教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

观摩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二年级)

朱  煜.jpg

朱老师以想象热身,让学生寻找有趣的想象,分享有趣的句子,在朗读中表现人物的情感和语气,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表达,在对话中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我”变成树、长出鸟窝、邀请动物、妈妈来了、分享食物、大树饿了,师生间共同探究故事的起因,感受妈妈对孩子的关爱。朱老师提出语文教师教授学生编写童话故事,要训练学生写人、写事、写景、写物的能力,确定故事主题,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关注细节描写,给予充分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想象的思维、形象化的思维,学会能力迁移,体现情感渗透,在教学中通过词串找到初步关联,再从有趣的想象中梳理故事行文线索,好的阅读教学能自然形成作文教学,完成单元习作训练。


诸向阳

无锡市南长街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无锡市南长区语文名师工作室导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引领研修工作坊”主持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封面人物,“辩课”理论与实践发起人之一。曾主持国家级课题《语文理想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发的“微课程”在小学语文界引起广泛的反响。近年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富于情趣、充满睿智”的课堂教学特色,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整版报道。10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学200多场,广受好评。出版语文教育专著有《心中的语文》《诸向阳讲语文》。

观摩课《刷子李》(四年级)

诸向阳.jpg

诸老师导入中国诗词大会的视频,引入“然”字词的飞花令小游戏,让学生排列课文中的“然”字词语,画出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图,穿针引线,凸显习作,提领而顿,读写结合,体会侧面描写的好处,领会故事一波三折的写作妙处,学会如何通过他人的反应来塑造人物形象。诸老师提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点拨者,用任务驱动、探究学习的形式将学生带入故事的情境,推进课堂。习作单元里的阅读课重在习作,语文课要不失其情趣,落实语文新课标要守正创新,语文课再怎么改革创新,也不能忘记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是语文新课标的关键,让语文课在语境中穿行,走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康庄大道上。



结     语

为期三天的活动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回忆和精彩的瞬间。当热爱与情怀相遇,思想的火花,一定会在语文的课堂上熠熠生辉。相信在观摩名师课堂之后,参会的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初心,在响应新课标号召,争做新时代先锋的教学路上越走越远!


阅读 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