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南京)教学观摩研讨会顺利结束

2025-04-13

2025年4月11至4月13日,第37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南京)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明故宫 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顺利举行。

1744336654804915.jpg

主持人: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  谭梦婷

微信图片_20250413205833.jpg


微信图片_20250413205842.jpg


4月11日上午

薛法根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校长,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20多年,提出“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形成了组块教学模式。苏派语文教学的杰出代表,曾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江苏最美教师”。出版《为言语智能而教》等5部专著,《呼唤智慧的语文教育》等200多篇教学论文刊登于《人民教育》等教育期刊。

观摩课《刷子李》五年级

1744336763485953.jpg

薛法根老师在执教《刷子李》一课时,展现了高超的教学艺术,通过关键词“居然”“悠然”“竟然”“果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从而凸显刷子李技艺的高超。他巧妙运用“一波三折”的叙事手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情节的跌宕起伏,如“居然”发现白点时的怀疑、“竟然”真相大白时的震撼,以及“果然”印证规矩时的信服。薛老师的语言幽默生动,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仿佛置身刷墙现场,感受刷子李的从容技艺。整堂课既注重文本细读,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充分体现了薛老师的教学智慧。


孙双金

南京市金陵中学附属小学校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情智语文创始人,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导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全国名校长、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小语年度人物、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发表教育教学文章数百篇,出版《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孙双金与情智教育》等多部专著,主编《重建课堂文化》《12岁以前的语文》和《12岁以前的生命教育》等系列丛书。

观摩课《哪吒闹海》四年级

1744463642779955.jpg

孙双金老师的课堂以提问同学们的“名字由来”互动开场,迅速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师生距离,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他巧妙融合传统神话与现代AI技术,赋予经典故事新的时代内涵,既传承文化精髓,又培养创新思维。课堂中,孙老师借助生动的情节分析和角色探讨,深化学生对哪吒精神的理解。其问题设计层层递进,兼具趣味性与启发性,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这堂课不仅实现了文化浸润与思维拓展的巧妙平衡,更彰显了教育的本质——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唤醒人文精神,让科技为文化赋能,使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最终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成长。这样的课堂,正是当代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4月11日下午

曹爱卫

杭州市安吉路教育集团新天地实验学校语文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师德楷模,杭州市首届五星级学科带头人。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杭州市曹爱卫名师乡村工作室、拱墅区曹爱卫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澳门小学语文教材《中国语文》一年级、二年级分册主编。出版《玩转绘本创意读写》《低年级语文这样教》《低年级阅读这样教》《小学语文说课指导》4部个人专著,编著、主编《大概念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等10余部教师用书。

观摩课《中国美食》二年级

1744354063637485.jpg

曹爱卫老师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以中华饮食文化为载体,打造了一堂色香味俱全的语文课。曹老师通过给小朋友介绍食材和烹饪方法的过程中,将识字教学与文化浸润自然融合,既夯实了语文基础能力,又传承了中华饮食文化精髓。在教学设计上,老师创新采用"小小美食家"角色扮演,精心设计"菜名识字卡",将"煎、煮、蒸、炒"等烹饪类汉字的教学融入美食情境,引导学生从食材、烹饪、文化等多维度探究美食背后的故事,通过偏旁归类、字形演变等环节,使抽象的汉字学习具象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思想。整堂课既有扎实的语言训练,又有浓厚的文化熏陶,更难得的是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一节充满烟火气的语文精品课。


何   捷

福建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省青年名师,福建省语文学会小学专委会秘书长,福建省作协成员,福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荣获 “第八届全国阅读教学观摩赛” “第三届全国作文教学擂台赛” 特等奖。《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等期刊的封面人物,先后有一千余篇文章发表于《人民教育》《语文教学通讯》等各级期刊中。出版著作《作文真经》《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风暴》等10余部。

观摩课《金字塔》五年级

1744542715562672.jpg

何捷老师的课堂充分展现了其卓越的教学艺术与课堂智慧。何老师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消解了学术话题的严肃性,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将金字塔的建筑奥秘、历史价值等知识点转化为生动的探索之旅。课堂中既有严谨的史料分析,又有角色扮演等趣味活动,学生在笑声中完成对金字塔比例测算、建造原理的深度学习。何老师通过"问题链"设计保持思维张力,即时给予反馈营造轻松氛围,使"探究"与"乐趣"形成教学共振。尤其在对金字塔数字之谜的解读中,巧妙设置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经历"困惑-发现-顿悟"的完整思维过程,最终实现知识建构与情感体验的双重收获,堪称寓教于乐的典范之作。


罗才军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总督学,兼杭州市卖鱼桥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师》等多家学术杂志封面人物。曾获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首届华东六省一市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等教育期刊发表150多篇教学论文、课例。近年,致力于阅读教学文体特征彰显的研究,提出以“积极语用为经,文体特征为纬”的阅读教学思想,颇有影响,出版专著《问道语文》。

观摩课《短诗三首》四年级

1744542863796295.jpg

罗才军老师的教学体现了“以诗解诗”的审美教育智慧。课堂通过"读-品-创"三层阶梯,巧妙突破现代诗教学重难点:一是以“意象圈画”为抓手,引导学生捕捉“风雨”“月亮”等意象的凝练美;二是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诗歌节奏的韵律美;三是设计创作环节,让小朋友们自己创作短诗,实现从鉴赏到表达的迁移。罗老师精准把握了三首短诗“言简情长”的共性特征,以“一首带多首”的群诗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感受到诗歌的语言张力,又体悟到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独特观照。


4月12日上午

张菊荣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苏州市特级校长 知名教改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研员研修中心特聘讲座教授,人大复印报刊《中小学学校管理》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学校文化建设、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师主题化课堂观察”等研究影响广泛,发表论文200多篇,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报告《从教材解读到教学设计:教学评一致性的视角 》

1744424489651123.jpg

张老师指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几个突出问题:教材使用被忽视,许多课堂很少打开教材;教材解读随意化,过度依赖课外资源;部分教师不亲自研读教材,习惯借用现成解读。  

从教学评一致性的角度,他强调解读教材要把握三个核心:一、明确目标——通过教材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二、设计评价——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到达?三、优化教学——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到达? 张老师认为真正的教学必须基于真实的学习反馈。如果不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教学就容易流于表面,问题难以被发现,甚至误以为没有问题。因此,教师应当深入研读教材,形成自己的理解,并以此设计目标、评价和教学活动。教学评一致性虽不直接提供具体解读方法,但能帮助我们建立更科学的教材解读思维,让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白  皛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深圳市教育学会理事,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教材培训专家,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省校园阅读推广人,首都师范大学国学教育学院特聘专家,教育部迦陵杯诗词讲解大赛评委。

观摩课《塞下曲》四年级

1744429849231134.jpg

白皛老师在课堂中展现了卓越的古诗教学策略,其课堂设计兼具创新性与实效性。白老师采用“创意读”的方式,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边塞诗的意境与节奏,强化了古诗的韵律感。此外,白老师运用“巧于思”的策略,通过提问,如“让你觉得激动的是什么?”“让你受到感动的是什么?”“让你感到难过的是什么?”让学生们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共情能力。同时,白老师的评价语言丰富且激励性强,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体而言,这堂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也体现了新课标对文化传承与语言运用的要求。


许嫣娜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副局长。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常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常州市十大杰出女性等称号。2006年获江苏省少先队辅导员素质大赛一等奖,2008年获第七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2011年获得全国第三届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

观摩课《雷雨》二年级

1744543013658674.jpg

许嫣娜老师在《雷雨》观摩课中展现了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其课堂设计兼具趣味性与实效性。许老师采用“随文识字”策略,将生

字教学自然融入课文情境,如通过对“乌”“黑”等字的生动朗读,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同时掌握字形和字音,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理念。在朗读指导上,许老师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言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感受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变化。此外,许老师巧妙利用多媒体资源,如音效播放、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使抽象的自然现象具象化,有效突破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难点。整堂课紧扣“教学评一致性”,目标清晰,互动高效,充分展现了新课标下“以生为本”的课堂魅力。


肖培东

浙江省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培计划”教育讲座专家;全国中语会课堂优化策略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分会理事;浙江省首批“名师名校长”导师资源库人选;全国首届“我即语文”教学奖获得者;多家语文核心期刊专栏主持者。出版专著《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教育的美好姿态》《语文:深深浅浅之间》《语文:培东有约》等。

观摩课《丰碑》五年级

1744430340467452.jpg

肖培东老师的《丰碑》观摩课紧扣语文教学的本质,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他采用“浅教”理念,通过反复朗读、关键词品析和问题设计,让学生聚焦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难与伟大。课堂以“丰碑”一词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军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通过军长的情感变化从担忧→愤怒→敬佩→坚信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人物精神。肖老师注重语言训练,强化学生对文本细节的把握,整节课体现了肖老师“贴着学生教语文”的理念,让学生在朗读、 思考和讨论中自然领悟文本内涵,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语用”目标。


4月12日下午

时  尚

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教导处主任助理,曾获“玄武区优秀中队辅导员”“玄武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多次执教市、区级公开课,参与南京市“金陵好课堂”精品课录制。荣获南京市整本书阅读微课一等奖、玄武区优质课赛课一等奖、玄武区信息化赛课一等奖。独立主持市级个人课题,撰写的论文和案例多次获区一等奖。 

观摩课《肥皂泡》三年级

1744438835263179.jpg

时老师的教学设计紧扣三年级学生特点,以"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想象泡泡"为主线,层次清晰。教师通过创设音乐情境和实物操作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符合"情感教育"理念。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留足自主阅读时间,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分析描写泡泡的优美词句,培养了语言品鉴能力。时老师注重引导想象,通过关键词句如“轻清透明""颤巍巍"等,启发学生联想画面,将文本体验与生活观察结合。时老师的教学实现了知识、能力与审美目标的有机统一,充分展现了散文教学的童趣与诗意。


郑梨花

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香山里小学教师,高级教师。被评为2018-2019年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在第四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全国“七彩语文”素养大赛等多项课堂展示活动中均获一等奖。多篇教学论文在教育教学期刊发表,主持教学成果获省级二等奖。

观摩课《漏》三年级

1744446849764812.jpg

郑梨花老师执教的民间故事《漏》,立足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以童趣化设计构建高效课堂。郑老师巧设悬念,"猜‘漏’"活动瞬间点燃学习热情,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培养质疑能力。教学主体采用"读—演—议"螺旋上升式学习模式:首先通过分层朗读,引导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感受民间文学特有的夸张幽默;继而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生动再现"滚下山坡"等关键情节,在具身体验中深化对戏剧性误会的理解;最后组织深度讨论,通过对比"漏"的虚实之辨,自然渗透"沉着处事"的人生智慧。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将语言积累、思维发展与审美提高有机统一,充分展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艺术。


诸向阳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小学,特级教师,无锡市名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封面人物,《中国教师报》《快乐作文》专栏作者。主持江苏省教科研重点课题《促进儿童思维进阶的小学学科教学范式革新》,10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近年来,提出了“从课文走向课程”的教学主张,研发的微课程在小语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出版教育专著《心中的语文》《诸向阳讲语文》《名师教你写日记》《诸向阳的育儿经》。

观摩课《快乐读书吧〈西游记〉》五年级

1744447304880130.jpg

诸向阳老师的课堂聚焦《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塑造,通过多元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一复杂角色。课堂以"漫话八戒"环节为核心,带领学生梳理其贪吃懒惰却又憨厚可爱的性格特点,使这个经典角色的理解更趋立体丰满。 整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通过不断引导思考、鼓励学生上黑板书写答案等方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在诸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尝试用现代视角重构故事,展现出个性化的文本解读。通过角色解读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诸老师成功让经典人物焕发时代光彩,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有趣又有料"的示范案例,展现了文学经典与当代教育的有机融合。


吴永军

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课程实施专业支持工作组核心成员。长期从事教育社会学、课程论、教学论的研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特色,先后出版专著《课程社会学》、《新课程学习方式》两部,主编著作6部。

报告《简谈语文的学科实践》

1744449585516152.jpg

吴永军老师指出,语文课程本质上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必须通过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来培养,而非仅靠考试体现。他强调,语文学科实践应贯穿学习全过程,并提出了三个逐步进阶的实践类型:一、基础性实践(做中学)——在课堂中进行基础语言训练,如朗读、写作、阅读理解等,强调“学以致用”。二、 拓展性实践(用中学)——延伸到课外,如社会调查、辩论、文学社团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语文能力。三、创新性实践(创中学)——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解决复杂挑战,如策划方案、撰写研究报告等,培养高阶思维和创造力。吴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应突破传统课堂限制,通过多层次实践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提升语言能力,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这一观点为语文教育提供了“学用结合”的新思路,强调实践在语文学习中的核心地位。


4月13上午

王  峰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教学主任,高级教师,主题教学团队核心成员,北京市语文骨干教师,北京市小学语文课例小组成员。在第四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现场示范课、第六届全国素养大赛、北京市首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展评等多项活动中获一等奖,两次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在《教学与管理》《语文教学通讯》等各级刊物发表文章10余篇。

观摩课《习作:奇妙的想象》三年级

1744506564143977.jpg

王峰老师的习作指导课《奇妙的想象》紧扣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核心,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课堂氛围生动活泼。王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反着想"、"类比想"等方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构建富有创意的故事框架。王老师精心设计了《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假如人类可以冬眠》等层次分明的写作题目,既照顾到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堂课不仅有效达成了习作教学目标,更可贵的是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使每个孩子都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想象与表达的乐趣,是一堂兼具实效性与创新性的优质习作课。


鱼利明

乌鲁木齐教育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市小语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统编教材培训专家;《新作文》周刊总导师;全国教育广播融媒体《书香校园》顾问;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等中文期刊封面人物;第七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2016年度全国“十大青年名师”获得者;出版了专著《理想课堂-让教学真实发生》及畅销读物《经典百字文诵读课》《百字文诵读100课》《美绘本系列》《青少年成才之路》等。

观摩课《大象的耳朵》二年级

1744511872505594.jpg

鱼利明老师执教的《大象的耳朵》观摩课紧扣低段语文教学核心目标,以识字写字为基础,以朗读感悟为主线,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课堂氛围生动活泼。鱼老师采用“拼音认读—去拼音识字—语境复现”的阶梯式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多音字“扇”“似”通过组词、造句强化运用,体现语文工具性。 鱼老师的朗读指导层次分明通过分角色读、对比读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大象心理变化,从“自信”到“怀疑”再到“释然”,自然领悟“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哲理。尤为可贵的是,鱼老师将"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哲理自然渗透于教学之中,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堂课不仅教会学生语文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健全人格,为低年级语文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王林波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首批领航名师,教育部“十四五”国培专家,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语文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士校外合作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及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及最佳教学设计奖、全国第五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师》等9家期刊封面人物,出版有《统编教材,这样教更有效》《小学语文怎么教》《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解读与实践》等十多部教学专著。

观摩课《自相矛盾》五年级

1744512913686261.jpg

王林波老师执教的《自相矛盾》观摩课是一节极具示范价值的文言文教学课例。在文言积累维度,王老师采用"读准—读懂—读透"的递进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掌握文言断句技巧,理解"誉"等关键字词。王老师启发学生由文本分析转向现实思考;在文化传承维度,通过联系"矛盾"一词的现代用法,实现古今语言的有机衔接。整堂课既注重文言知识的扎实积累,又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文言共生"的教学理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对课堂既有严谨的文本分析,又有开放的生活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习得文言知识,又领悟人生智慧,堪称文言文教学的典范之作。


结  语


为期三天的教育盛会已圆满落幕,但它所留下的远非一个简单的时间标记,而是一段永恒的教育诗篇。在这短暂而充实的时光里,教育者的赤诚与理想交相辉映,智慧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中璀璨绽放。每一节精彩课例都如同星辰,不仅照亮了与会者的教育之路,更点燃了我们心中对教育事业的永恒热忱。站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潮头,我们既见证了语文教育的创新实践,更感受到了教育使命的厚重。这场盛会不是终点,而是我们践行新课标理念、勇担育人使命的新起点。让我们怀揣这份教育理想,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共同书写中国语文教育的华彩篇章!


阅读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