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教学案例

2016-06-03

语文《最大的麦穗》评析

一、导入

出示课文情境图,要求仔细观察画面,然后说说图中描述的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合理联想表达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与文本3-5小节对话解读

1、弟子们如何挑选最大的麦穗,出示自学要求:用“____”画出相关语句。

2、交流

3、结果怎样?找出关键词品析。

三、与文本6-7小节对话解读

a)找出课文中几处使用分号的句子,划出来读读

b)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两个“最大”的?

c)想象练说:如果你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会怎么做?

四、运用感悟哲理拓展导行

a)出示生活中的例子

b)出示名言警句,朗读

c)总结全文

 

【片段写真】

写真一:

学习材料:课文第6小节

学习目标:有效利用文本资源——情境图,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语言表达的语文学习能力。

过程实录:

(课件出示文中插图,图中苏格拉底手指着金黄的麦子和弟子们说话)这就是文中的一幅插图,仔细观察,谁能说说这幅插图描述了哪些课文内容?注意:说的同学要说清楚,听的同学要仔细观察,认真倾听,比较分析,谁说的最符合课文意思?为什么?(课件)

生:我觉得插图描述的是第一小节。

师:你能来读一读吗?

生:读。

生: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应该是第6小节:“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因为苏格拉底在说这一段话时,手指应该是指向麦地的。

生:我也觉得是第六小节,生读。

师:观察真仔细,说明你们已经走进课文了。

生:文中的这幅插图是为引出全文服务的,正因为苏格拉底提出了“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的要求,便有了弟子们在麦地中的寻找。他提出要求时,弟子们的神态应该是无比期待的,而课文第6小节,学生的神态是恍然大悟,与文中的插图相一致。

师:学会仔细观察,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是读图学习语文的方法。

写真二:

课文哪几小节介绍了弟子们是如何挑选最大的麦穗的?(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35小节,用“_____”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想想他们为什么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

  师:交流弟子们挑选最大的麦穗的动作、神态的语句。

  生:我从“埋头”“低头”感悟到弟子们的认真。

  生:我从两个“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感悟到弟子们犹豫不决。

  生:我从“用心”“埋头”感悟到弟子们眼光不够开阔。

  师:为什么会这样?(引读:“他们总认为……”)

    师:谁能来演一演?

  师:(对弟子)你为什么“埋头”“低头”?

  生:弟子要认真地挑选最大的麦穗啊!

  师:为什么两次“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

  生:我想后面应该有更大的等着我!

  师:你如梦初醒了什么?

  生:咳!我已经到头了,没有摘到麦穗。真有些羞愧啊!

  生:没有最大,只有比较大。

  师:(对苏格拉底)为什么说他们已经到头了?

  生:我的弟子们只顾找,没有把握时间和机会。

  生:我的弟子们没有完成我的要求。我很惋惜!

  师:(对摇头晃脑的麦穗)你似乎在嘲笑他们什么?

  生:他们这些弟子只顾眼前,目光真短浅啊!

  生:他们这些弟子还是要多多反思啊!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生:苏格拉底虽然要求不高,但弟子们还是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即使是大学者的弟子,也有缺点呀!

  生:我觉得,虽然是像摘麦穗这样的小事,但要求不当的话,即使像苏格拉底一样的大学者,也会无法实现不合实际的远大理想。

 

写真三:

引读第6小节:对,这块麦地里肯定有——(课件:最大)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最大”的?请大家到前文中找一找这两个最大的分别指的什么?(“最大”就是第1小节中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寻找的最大的麦穗。“最大”是第3、4、5小节中被弟子扔掉的那一穗。)

生:自由练读苏格拉底的话,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好,请问你的脸上为什么带着微笑?
生:这样的结果是苏格拉底预料到的,因此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并没有流露出不满,而是和蔼可亲的教导学生。
师:你读得也很好,请问你的表情为什么这么严肃?
生:苏格拉底的这段话揭示了人生的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他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是庄重的,语重心长的。
师:你很会读书,能够联系下文来理解这段话,体会深刻。你能谈谈对这个人生道理的想法吗?
生:就像商人做生意一样,遇到机会抓住了,就摘了一个颗粒饱满的麦穗。
师:这个比方很准确。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只能进,不能退,时间、机会过去了,就没有了。
师:你又联系了上文来理解,很好。
生:找麦穗就是抓机遇,应先抓住身边的,再追求美好的。
生:追求美好的精神是可贵的,尽管达不到,但我无怨无悔。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
……

 

【听后感言】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课文,对于课文的理解不难,但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自主探究与启发引领来改善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这种看似平常、朴实的教学,却让学生习得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实现了学生主体自主,教师引领的有效教学策略。

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改善教师的单一执行教案行为,给学生困难处以支持和引领在本节课中的体现,主要在两个探究点上:

1、以活动引领学生走入文本,主要体现在文本中的插图。

2、揭示本文的哲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除了活动的叙说,在课文的第67小节用理性的方法在两段中给予,虽然前面的内容,学生学习没有难度,但在理解文本后面的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老师提出了两个分号以及两个最大的麦穗指的什么,在预设中本来想以讲读的形式来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邹老师让学生回归到文本中去解读文本,带着“两个最大的麦穗”到文本中去感悟:第一个最大的麦穗是第1小节中的实实在在存在的麦穗,第二个最大的麦穗就是345小节中在寻找的过程中,被弟子们抛弃的、扔掉的那一株。

本课中,老师非常注重在阅读理解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如读一读,划一划,说一说,想一想,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了怎样学习,把空洞的说教、抽象的语言呈现化为学生阅读、发现、理解、把握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同时又通过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完成学生的理解,实现互动发展。如教师在启发引导上注重引领,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扎扎实实让学生去自主探究。

怎样用好文本中的插图资源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在新课程实施中,苏教版小学一~~六年级的语文课本每课都配有情境图,情境图在帮助学生走入文本,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理解文本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的传统的常态课堂中却比较重视文字资源,而忽略了课文中的插图,没有把插图和文本联系起来,没有让插图成为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的钥匙,没有让插图成为学生理解文本的一座桥梁。这节课中,邹老师把插图作为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联结,又把插图作为第二课时的导入,很好地理解了文本的开头。尽管是六年级了,但老师还是注重教会让学生从物到人,交流分析,同时设置了面向全体学生倾听和交流的活动过程。老师是这样设置的:出示插图,这就是文中一幅插图,谁能说说这幅插图描述了哪些课文内容?注意:说的同学要说表楚,听的同学要仔细听,认真比较,谁说的最符合课文意思?为什么?在34个同学发言时,其余的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发言的同学谁说的更贴切。以往的教法是1人发言,其他同学无事可做,邹老师的这种教法不仅面向了全体学生,更能帮助学生纠正认识上的偏差。

阅读理解中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赏析文本,在本课中的教给学生方法主要体现在活动上。如:找出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动作、神态的语句,这里就有动作、神态、标点符号,我们不能把语文学习放在单纯的读上,什么地方重,哪个字词轻,这样往往书声一片,但却是学得机械和茫然;我们要真正从字词入手,去赏析文本。邹老师将本课的重点放在了赏析上,而不是在故事情节上。

 1452746507498385.jpg

 

 


阅读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