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教案设计

2015-06-28

有的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理解诗中所运用的对比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鲁迅的精神。

 

知识

结构图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1、    鲁迅的精神

2、    对比的写法

3、    形象的议论

难点

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情

分析

学习起点预测


学习困难预测


教学

具准备


板书

设计

       

                                

 

      

                                            

                                       

 第一类人                   第二类人

卑鄙   自私        对      高尚   无私

鄙视   憎恨        比      崇敬   赞美

 

                       

                                     

                                  

教学

反思

呈现

现象


归因

分析


改进

措施






 

 

 

 

 

 

教 案 续 页

 

步骤

教学流程

课堂调控

导入

一、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伟人:

他一生笔耕不辍,用文学作品带领中国人民前进;

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是民族的脊梁。

他是谁?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

“在黑暗的旧中国,他曾擎起熊熊的思想火炬,照耀过人民前进的道路。他的思想并没有随着生命的逝去而减弱光芒,却被时间磨练得愈来愈亮。”这是解放前进步青年阮铭笔下的鲁迅。

    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而他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呢?他对人民可谓鞠躬尽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来更深刻地了解这位伟人。

                                   

 

 

 

 

 

 

 

 

 

 

 

 

 

 

 

 

 

 

 

骄傲

 

 

 

 

 

二、介绍成诗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

2、找出能体现这是纪念鲁迅的诗句。    

(通过“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和“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为人民服务,甘愿牺牲自己的品格和精神。)

 

四、品读诗歌,理解内容

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

2、思考本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分析:运用对比、反复来突出中心是本诗写法上的最大特点。
  3、分析对比项首节中的“活”与“死”的含义。

一、二句中的“活”指生命存在,“死”指精神已死;三、四句中的“活”指精神永存,“死”指生命逝去。

4、老师出示对比的表格

请学生用文中的诗句或短语共同填写表格

 生存价值对人民的态度人生目的社会作用人民对他的态度结果有的人〈一〉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人民永远记住他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对比。这首诗的每一节一反一正对比,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①生死价值的对比。
       第1小节中,前一个“活着”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后一个“死了”是指人已离开人世,“活着”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动统治者“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毫无价值;革命者“死了”,却虽死犹生,精神永存。
  ②对待人民群众态度的对比。
      第2~4小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A.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B.不知羞耻地为自己歌功颂德,妄想“流芳万世”;C.残害人民,养肥自己。诗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A.“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B.“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意思是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③人民群众对两种人态度的对比。    
      第5~7小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A.“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B.“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C.“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诗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人的称颂:A.“永远记住他”;B“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C.“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通过以上3种对比,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不同的人生观,显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与憎,从而很好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2)反复。
  ①连续反复:如“有的人”,紧接着反复多次。
  ②间隔反复:如第2小节与第5小节;第3小节与第6小节;第4小节与第7小节。
      反复手法的运用,从结构上看,可以把各节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从内容上看,又可以使全诗的主题思想步步加深。这样,不仅使诗的结构严密,而且充分抒发了作者对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感情,增强诗的感染力。

5、请同学结合两类人的表现用一句话概括“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

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五、精读诗歌,领会感情

1、总结作者对这两类人有什么样的感情,找出表现感情的词语。

(让学生找出分析,并试着朗读,并请其他同学评价读出感情了吗)

2、小组合作朗读

要求:

⑴用“/”给诗歌划分节奏,并用“.”标出重音。

⑵对诗节作朗读分工。

⑶朗读时注意抒发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感情。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

提示:

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⑴节奏、重音处理得如何?

⑵分工合理吗?

⑶读出诗歌所蕴涵的感情了吗?

 

 3分析对比项首节中的“活”与“死”的含义。

一、二句中的“活”指生命存在,“死”指精神已死;三、四句中的“活”指精神永存,“死”指生命逝去。

4、老师出示对比的表格

请学生用文中的诗句或短语共同填写表格

 生存价值对人民的态度人生目的社会作用人民对他的态度结果有的人〈一〉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人民永远记住他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对比。这首诗的每一节一反一正对比,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①生死价值的对比。
       第1小节中,前一个“活着”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后一个“死了”是指人已离开人世,“活着”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动统治者“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毫无价值;革命者“死了”,却虽死犹生,精神永存。


 
②对待人民群众态度的对比。
      第2~4小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A.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B.不知羞耻地为自己歌功颂德,妄想“流芳万

 

世”;C.残害人民,养肥自己。诗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A.“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B.“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意思是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③人民群众对两种人态度的对比。    
      第5~7小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A.“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B.“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C.“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诗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人的称颂:A.“永远记住他”;B“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C.“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通过以上3种对比,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不同的人生观,显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与憎,从而很好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2)反复。
  ①连续反复:如“有的人”,紧接着反复多次。
  ②间隔反复:如第2小节与第5小节;第3小节与第6小节;第4小节与第7小节。
      反复手法的运用,从结构上看,可以把各节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从内容上看,又可以使全诗的主题思想步步加深。这样,不仅使诗的结构严密,而且充分抒发了作者对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感情,增强诗的感染力。

5、请同学结合两类人的表现用一句话概括“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

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五、精读诗歌,领会感情

1、总结作者对这两类人有什么样的感情,找出表现感情的词语。

(让学生找出分析,并试着朗读,并请其他同学评价读出感情了吗)

2、小组合作朗读

要求:

⑴用“/”给诗歌划分节奏,并用“.”标出重音。

⑵对诗节作朗读分工。

⑶朗读时注意抒发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感情。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

提示:

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⑴节奏、重音处理得如何?

⑵分工合理吗?

⑶读出诗歌所蕴涵的感情了吗?

3、老师朗读

4、集体朗读


   


 
 

 

 

 

 

教学

拓展

六、拓展

有的人(一)                             有的人(二)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

“呵,我多伟大!”                      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

想“不朽”! ,                        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

就不能活;                           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把他摔垮;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着为了多数人更好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

                                      抬举得很高,很高。

 

第一类人:卑鄙,自私                 第二类人:高尚,无私

 

思考:

你认为把这首诗分为两部分阅读与作为整体阅读哪种效果好?

(从内容和感情两方面来谈,得出结论:整体读好)

选择一小节读,点名朗读,师生评价。

听专家朗读录音。

全班齐读。

 

请将某一句诗或某一小节诗的意思用具有相同内涵的成语、诗句或名言警句表达出来。

教师举例: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行尸走肉

 


总结

提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保尔·科察金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侯,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 我们有所作为,生命才有意义;投身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生命才有价值。

 

 

课堂

练习

设计

                                                      

 

 

               当堂背诵全文


作业

 

设计

必做

《学习目标检测》


选做

将“我愿做        的人”补充完整,写一篇450字左右的文章。

 


 

 

 

 


阅读 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