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和橹板》教案设计

2015-07-13

23课《鲁班和橹板》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第四自然段。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读比较,导入课题。
  1.(出示鲁班人物图)猜猜看,他是谁?(板书:鲁班,生自读。)
  (板书:橹板,生自读。)
  2.把上面两个词读一读,比一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与前一个字字音相同,字形不同。)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读自悟,大胆质疑。
  1.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2.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4. 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5. 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6. 各自试读课文。
  7.同桌合作,交流初读成果。
  师:你是怎样读这篇课文的?哪些字、词、句你是注意读的?课文的哪儿是问题的答案。
  8.学生提出自己无法解决或有疑惑的问题。
  (1)学生之间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回答。
  (2)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出示:①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②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
三. 指导写生字。
    力  岸  已  经  盯
四. 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写字。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复习
1. 指名认读字词。
2. 朗读课文。
二. 精读课文、落实重点,合作交流。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鲁班为什么发明橹板呢?(生读第一、二自然段。出示图 ,让学生感受老艄公的“十分吃力”和“累得满头大汗”。)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读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

  (2)师:带着“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这个问题到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轻声读、大声读、默读,也可以与同桌一起读。
  (3)小组合作,进一步读懂、读好第三、四自然段。
   教师提出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边看图边读;可以读读课文,再学着动手做做,也可以边读边表演。
  学生在小组内自选方法合作学习。
  (4)交流小组学习方法、读书情况并随机指导。
  各小组介绍、读书,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朗读充分感知第四自然段(结合画面)。
  (5)表演诵读第三、四自然段。
  (6)小结:人们就把鲁班发明的这种摇船工具叫做“橹板”。
  三、课外延伸,构建联系。
  师:你觉得鲁班是个怎样的人?你知道鲁班还发明了什么?哪些工具也是受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
  课后,请小朋友收集鲁班或其他发明家的资料,也可以是其他仿生学的知识。


                         第三课时
一. 指名认读生字词
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二.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
1. 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           船十分吃力。

2. 指名做“盯”的动作。

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

演示动作。
三. 各自想办法记住生字
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
着重指导“安”的写法。
四. 总结谈话
1. 鲁班怎么发明橹板的?
2. 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五. 作业
抄写生字。

板书:
           26.鲁班和橹板
   看      竹篙      撑        吃力
   盯想    鸭子      蹼、拨水  轻快
   (有什么办法)


阅读 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