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蚂蚁和蝈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20课的课文。
二、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图文并茂、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的是炎热的夏天,一群蚂蚁在辛勤地劳动,而蝈蝈却躲在树下乘凉,到了冬天,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而蝈蝈却又冷又饿。童话让我们看到了蚂蚁的勤劳,以及蝈蝈的懒惰,懂得做人只有辛勤劳动,才能丰衣足食。
全文共3个自然段,重点是体会蚂蚁为什么能在装满粮食的树洞里过冬,而蝈蝈却只能又冷又饿。懂得幸福的生活是靠辛勤劳动换来的,教育我们养成勤劳朴实,脚踏实地的好品质。
三、素质教育目标
1、情感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语言的优美。
2、知识储备
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懂课文。
3、能力培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做人要勤劳、不能懒惰。
四、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五、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六、教学方法
这篇课文,篇幅较短,却富有教育意义,我从这三方面考虑:(1)指导看图,感知课文。对照插图看一看,说一说,既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又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指导精读,读中感悟。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语言,在脑海中展现情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设置讨论,画画,表演等形式,既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也能加强对课文内容的内化。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
生:想。
师:(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团结在一起,抬起大米粒。这是什么动物呢?
生:蚂蚁(出示图片、板书:蚂蚁)
师:对,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和蚂蚁见过面了。可是,还有一种小动物,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出示蝈蝈)这是谁呢?
生:蝈蝈(师板书:蝈蝈)
师:那么蚂蚁和蝈蝈碰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蚂蚁和蝈蝈的童话故事。
(二)质疑、感知
1、引导质疑
师:读了课文题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生: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事情的结果怎么样呢?
师:小朋友一定想知道这个故事,我们赶快去看吧!
[播放多媒体动画,再现故事情节,激起孩子读课文的欲望]
师: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也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想办法解决读时遇到的困难,然后同桌互相评议,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师:在朗读时,你有哪些词不明白?
生:“满头大汗”是什么意思?
生:“傻瓜”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自在”是什么意思?“神气”是什么意思?……
师:小朋友们,我们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办呢?
生:请教老师。
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生:和同学讨论。
生:把课文多读几遍,就明白了。
师:小朋友们的办法真多,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解决刚才遇到的困难吧!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通过讨论,读中感悟,请教等方式使学生有说的欲望,有话可说,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大胆发言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
生:我知道了“满头大汗”就是头上全是汗水。
生:我知道了“傻瓜”就是傻子。
生:我知道了“神气”就是非常得意的样子。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想办法解决了自己的困难。
(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1、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
师:这是什么季节?谁在干什么?
生:这是夏天。小蚂蚁在搬粮食。
师:你觉得蚂蚁怎么样?
生:(小蚂蚁很勤劳、辛苦、团结……)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从“一群”看出团结,从“有的……有的……”看出它们很勤劳,“个个满头大汗”看出他们很辛苦……)
(多媒体演示动画:蚂蚁搬粮食,有的……有的……)
2、他们搬粮食时会遇到什么困难?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学生讨论,想象搬粮过程中会遇到敌人,会遭受暴雨、会渴、会饿、会热、会累等等,但他们一起想冬天就会有粮食吃,就坚定了搬粮的决心,他们就会快乐地坚持到底。)
[延伸思维,同学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蚂蚁的辛劳,及粮食的来之不易,才能使教学目标在思维、想象、讨论的过程中得到理解和落实。]
3、你们喜欢蚂蚁吗?(喜欢)我们夸夸它吧!
生:小蚂蚁,你真勤劳。
生:小蚂蚁,你真勇敢。
生:小蚂蚁,你们真团结。
生:小蚂蚁,你能坚持到底,我要向你们学习。
[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产生团结,勤劳勇敢,做事坚持到底的思想,在夸奖蚂蚁的过程中内化整合了课文内容,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就应该象蚂蚁一样勤劳。]
4、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粮食,蝈蝈们在干什么?
(文中找宝,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师:请同学们把第二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几遍,边读边想,蝈蝈们在干什么?
师:我们来一起完成这道填空:
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 ),他们躲到大树下( ),有的( ),有的( ),个个( )。
师:看来,蝈蝈在夏天非常神气、悠闲、高兴,我们现在把自己看作蝈蝈,用神气的语气来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师:我们来想象一下,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他们会说什么?
生:这些蚂蚁真是傻子。
生:这些蚂蚁真不会享福。
生:这些蚂蚁真不会乘凉……。
[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把蝈蝈的神气和睡觉、唱歌的动作模仿出来,体会蝈蝈的好逸恶劳,树立懒惰可耻的思想]
5、句式训练: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说话。
生:上课时,同学们有的看书,有的写字,个个认认真真。
生:下课时,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打沙包,个个自由自在。……
[这一环节不但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扩充、延伸,同时,也训练同学谴词造句的能力,自然巧妙地创设了新的情景,增加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在充满童趣的氛围中实现了迁移,感受学习的乐趣]
师:你觉得蝈蝈表现得怎么样?
生:蝈蝈非常懒。
生:蝈蝈非常神气。
生:蝈蝈才是傻子,他不为冬天做准备。……
6、学习第三段
过渡: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寒冷的冬天来到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树叶由绿变黄,又枯萎飘落,天气由热变凉,再到寒风刺骨,冬季真冷呀!
(1)、比较句子:
西北风刮起来
西北风呼呼刮起来
师: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生:(第二句长,我喜欢第二句,因为有“呼呼地”,突出了风大,天气的寒冷)
(2)、在这寒冷的冬天,蚂蚁和蝈蝈怎样过冬?(再看多媒体课件,然后再读课文)
共同讨论、总结。
躺 舒服
蚂蚁:
装得满满 不冷、不饿
又冷又饿
蝈蝈:
再也神气不起来
[通过看、说、想、比,才能更好地理解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牢固树立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
(3)、拓展训练
师:蚂蚁坐在温暖的树洞里,烤着火,吃着面包,会想什么?会说什么?
(生展开想象、自由讨论)
生:我们夏天搬粮真好啊,现在既不怕冷又不怕饿……
师:蝈蝈在呼呼的北风中冻得发抖,他们会想什么?会说什么?
生:好冷啊!真饿啊!
生:冬天快快过去吧,明年夏天我也要搬粮食。
师:还有一只蝈蝈低着头好像要想什么,他在想什么?
生:我都要饿死了,我真想去向蚂蚁借些粮食,就是不好意思。
生:夏天,我还笑话蚂蚁搬粮良呢,现在,轮到他们笑话我们了。
师:还有一只蝈蝈,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在干什么?
生:可能已经冻死了、饿死了。
[学生在进入角色想、说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引导想象
师:转眼间,第二年夏天又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集起来,讨论今年夏天怎么做,现在同学们就是蝈蝈,我们四人一组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好后,你们可以分角色表演,也可以模仿课本上的插图,画一画今年夏天蝈蝈们会怎么做,好,开始吧!
(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画画)
(个别个组到台前表演,有的背粮食,有的拉粮……个别小组把画出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画面上一只只蝈蝈有的拉,有的背,个个满头大汗……)
[演一演、画一画,既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也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充分发挥这种角色意识,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五)、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看着板书复述:
蚂蚁:搬,有的……有的……,个个……
夏天
蝈蝈:乘凉,有的……有的……,个个……
蚂蚁:躺在……过冬
冬天
蝈蝈:又冷又饿
2、集体朗读,熟读成诵。
[背诵,可以积极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全方位地积累语感经验,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轻松、愉快地完成背诵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规范的书面语言的影响、帮助学生构建语言模式]
(六)、内容小结:升华明理
师:通过学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蚂蚁勤劳,我要像它学习。
生:我知道蝈蝈非常懒惰,我不像它学习。
生:我要像蚂蚁一样,为将来做打算。
……
(七)、联系生活,设计作业
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怎么办?
(八)、板书设计
20、蚂蚁和蝈蝈
蚂蚁:搬,有的……有的……,个个……
夏天
蝈蝈:乘凉,有的……有的……,个个……
蚂蚁:躺在……过冬
冬天
蝈蝈: 又冷又饿
九、教学反思
在《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充满童趣这一特点,借助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课件创设画画,再现情境;用谜语营造氛围,渲染情境;用语言启发诱导,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景生情,始终保持在自主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
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必须实践常规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力求让学生产生个性化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在体验中发现知识、发展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中个性的飞扬,这样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