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银河》教学反思1

2015-07-25

问银河》后记 

问银河是一首散文诗,抒写了少年儿童在天气晴朗的夜晚,仰望银河所引发的许多绮丽的遐想。全文语言流畅,富有童趣,琅琅上口。这样的课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哪儿?又该如何突破?想了又想,觉得还是该回归“原始地带”——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首先,借助电教手段来帮忙,学生年龄小,认识的事物比较少,课文中涉及到的很多事物,比如客轮、货船、航标灯、斜拉桥、葛洲坝等,对于大多数的小朋友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老师应该引入一些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比如“航标灯”一词我是这样处理的:谁来猜一猜,航标灯有什么用途?谁来找一找航标灯在哪儿?在学生找出航标灯后老师进一步阐明它的用途:航标灯是为了引导船舶航行而设置在岸上或水上夜间发光的标志。电教手段在这一课中充分发挥了作用,学生在直观形象中轻松获得了知识。

其次,注重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能结合插图,培养学生喜爱思考、主动发问的良好学习品质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能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提出的问题编成一首小诗,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学会运用。

另外,这篇课文是要求背诵的。课后,我在抽查学生背书的时候,发现好几个同学都将“宽阔”和“宽广”用错。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到底缺了点什么?自认为课堂上已讲解的很透彻了呀。问题出在哪儿?肯定还是课堂,对呀,我仅仅是填鸭式地灌输给了学生,并没有让他们说,用……也就是说这个知识点并没有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内存。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在课堂上,再把内容深入点,比方说创设情境“学校操场和海洋哪个用宽阔形容,哪个用宽广形容更恰当?”或者还可以让学生用这两个词分别说一句话,这样我想就不会出现现在这种需要炒夹生饭的状况了,也不会发出“怎么就缺了那么点”的感慨了。

教学是一门艺术,从一个角度说,它也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能够认识到遗憾,弥补遗憾,这也就是教学充满生命力的原由之一吧!同样的,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阅读 2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