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中心,在路上 ----25届南京数学活动学习分享

2017-11-08

首先要感谢校领导给予的这次珍贵的学习经历。能让我们在“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这场顶级的教学盛宴中分得了宝贵的一杯羹。与名师接触,真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今天,把分到的这杯羹小心翼翼地端过来跟大家分享,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合格的传递者,能把原汁原味的东西传递给大家,不辜负学校给予我们的福利。

“现代与经典”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盛会之一,各位名师大家都以能在“现代与经典”的盛会中展示自己的教育研究成果为荣。本次活动汇聚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国最优秀的小学数学教育方面的名师、教授等,展示最新的小学数学教育成果,他们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或报告讲座,给予来自全国26个省市近千名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可以说在数学教学理论的书籍报刊中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今日终见真人,怀揣着激动和崇拜之情,开启了这次南京学习之旅。

第一次去南京,来到东南大学校园,马上就被一种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所感染。(致青春),高耸的梧桐,骑单车来往的大学生,心里不断在感叹:要是时光能倒回到大学的时候该多好,我一定好好珍惜,不负青春。但现在摆在眼前的就是一次重返校园学习的机会,那就暂且冒充一把大学生,抓住机会好好学习。

整个教学观摩研讨会以郑老先生的报告《为学生思维发展而教》开始,郑老先生首先提到当下每个学科教育最火热的一个词:核心素养。首先数学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核心素养与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有什么区别?与素质教育有什么区别?数学教育领域应该如何去走向“核心素养”?并很好地落实到自己的每一节课?这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很期待在讲座中得到答案。

郑教授提到人民教育:如何审视我们的每一天?郑老先生提倡广大教师所应采取的基本立场:

1、应当始终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应盲目地去追随潮流。

2教育工作贵在“坚持”,一旦认准了方向,就应该持之以恒。

举例:北京小学对三维目标的研究长达8年之久。

接下来如何理解数学核心素养:(课件)郑老先生归纳当前数学教学中的两大问题:

1、教学中注重“动手”忽略了“动脑”(课堂中正反两例子来形象解读)

2、长时间思考的习惯与能力的养成。长时间思考:遇到事情静下心来思考,没有长时间思考是不会深入思考问题的。康纳利《快思慢想》,日常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快思

怎样培养(见照片)

A环境与氛围:不着急不加速,美国实验:老师等待稍长一点,学生思考会深入一些。(引导听到问题就举手),不要把快作为衡量的为已标准,数学家有慢性思考的习惯。为长时间思考创设氛围

B鼓励、帮助学生进入这样一种状态,完全沉浸于相应的数学学习活动,包括:内容的理解、具体的解题活动等,提高思维的含金量。(例:考题太多,是否有时间思考,所谓的“快”机械重复:记忆和模仿,无思考)

第三部分是郑教授带给大家深刻细致的数学核心素养解读(课件)把三大方面、六个要素、十八个基本要点做了知识导图,供大家参考。

郑教授最后指出老师们上好一节数学课,既要动手又要动脑。思维并不是速度快,而是学会想的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更合理。郑教授鼓励老师们持之以恒坚定不移的研究下去,结合自己的课堂深入思考,用心组织教学。

 

名师课堂:鹤发童颜的刘德武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练习课》刘老师白发苍苍,笑容慈祥,他的课堂很有特色,没有太多的装饰与表演,幽默风趣却又蕴含丰富的道理。练习层次性、多样性。在精心设计的课间背后的秘密:思维性和知识性如何融合在一起互相促进、学生的心理反应、趣味性。一道选择题背后的含金量:不能把个人的好恶放进科学,不是你喜欢谁谁就对。不要一直沉浸在主观意识中判断。其他错误点各有不同。活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的精神值得所有老师学习。

张齐华《确定位置拓展课》张老师的一道题即引起所有孩子的头脑风暴。张老师抛出问题:小区A和小区B之间要建超市,你想建在哪?学生们随即展开激烈的讨论,得出了无数种可能,开展了极其精彩的论述,从人数到购买力,从大数据到刚需,甚至引出了互联网、奢侈品、贫富差距、宅男宅女的分析、人口密度分析、需求……让所有人不得不感叹孩子们广阔的思维与数学的魅力。张老师站在旁边静观全局,适时总结孩子们的得出的结论,完全把课堂回归给学生。这堂课,学生是思维、数据的输出者,老师是思考,节奏的把控者,主次立显。老师最好的组织即没有组织,或者说组织的没有痕迹。 虽然最后吐槽自己被孩子虐到了,孩子不按套路走,准备的包袱都没抖出来,盼望着赶快下课,但临时有深度的救场和应变能力,一位老师的能力体现:

A用具体数据把每个要素精准落地,让孩子们继续展开深入讨论

B同时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明白同学的发言。课后分享值得我们深思:培养一个人的“核心素养”,从日常教学的纯粹开始。给孩子提供真实的生活实际,平时所谓的联系生活实际经常是假的生活实际。所谓核心素养就要给孩子提供机会,综合全面调动因素,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各位名师的特色和留给我深刻印象的地方:

徐斌:《两步计算应用题》

报告:《从道德经看无痕教育的内涵与智慧》课堂的境界

什么样的教育是无痕教育?

道德经启示:道法自然、有无相生、见素抱朴、不言之教、上善若水

见素抱朴:素:没有染色的丝。朴:没有雕琢的木。

上善若水:如水的课堂。课堂上老师敢于示弱,学生才会感受到自己的强大,师生之间的“智力拔河”水向低处流:处众人之所恶,天下之至柔攻天下之至坚。

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贲友林:《8的乘法口诀》

报告《学习:必须要想的几个问题》

何谓学习?持久变化,无变化非学习。A不仅仅是认知上的变化,孩子没上课前就学会的知识,上完课又有什么收获?B从有到更有的过程。

谁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人。教师:改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发展。“真学习”:学生的美好,不仅仅是正确、完美的答案。不正确不完美也是缺失的美好。

学习什么?基于教材和课标,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懂了。

怎样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从感觉开始,是基于独立思考之上的合作交流,共享共进的过程。是对错误自我修正的过程。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学什么,更要关注是怎样学的《现场与背后》《此岸与彼岸》《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

对于自己的专业成长,除了必要的学习,还应该有“专研”的意识。在教学的这条路上,要拼出自己的特色白发苍苍的刘德武老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已经很有名了,仍然深入到教学一线,在可以退休的年龄里,仍然深入对数学练习课的研究,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勤奋钻研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每一位名师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断探究,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徐长青提倡的简约教学,想讲相声一样的课堂、顾亚龙的题组模块(受数学的定义所启发)等等。距离名师是遥不可及的,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现有的教学状态,备课时候多想一些东西,上完课多及时反思一些东西,从可以做到的事情开始改变,是完全可以的。

最后,出去学习,不仅是给予老师的福利,老师把所学到的消化吸收,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这种福利就福及所教的这些孩子们了,我想这才算是真正最大的福利。

 

大连嘉汇橡树外国语学校   袁阳

 



阅读 7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