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有感
武义县桃溪镇中心小学 鲍莉丽
一堂好课,能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而一堂好的数学课,除了带给我们清新自然之外,更应该是享受着思维与学生一同跳动的那份满足!今天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课堂演绎,细细品味,细细琢磨,我深深地被感动了!40分钟的课堂,大师们从不同的视角上融入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经历着一次次自己思想的一次尝试和改革,正是这份执着,才让我有了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所以,感动之余更是感恩!
我想,虽然大师专家们课堂设计的角度不同,课堂的演绎也不同,但万变不离其中,深度学习、思维火花的碰撞、本质的凸显……这些关键点应该是我们数学人所一直要努力思考和关注的,也是我们永恒追求的。而此时,透过这几节课的观摩,我最想扪心自问的是以下三个问题:
一、本质的深入靠的什么进行挖掘?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卫东老师的这节《认识负数》给出了答案。论说周特的课堂如何实现在高观点下学生的深度学习的?我觉得可以用以下几个关键句进行这样的概括:紧扣一个中心点,一条暗线的串联和一个主问题的抛砖引玉。
你看,周特用了一个充满着魔力的数字“2”,就把“负数”的深层意义和价值给串在了一起,如珍珠串般熠熠生辉,实在巧妙。一开始,这个“-2”唤起了学生的原始认知和表达:汽车停在了-2层,长春今天的室外气温是-2℃,9月份收入-2万元,丰富的生活经验瞬间激起了学生对负数“-2”意义的理解——“-2层”表示的是“地下2层”;温度计上的“-2℃”表示的是“零下2度”,“-2万元”表示的是亏损了2万元;于此同时,周特适时地出示数轴,让学生在数轴标一标“-2”的位置,标一标“+2”的位置,引发学生明白:原来这“-2”和“+2”的定位是以“0”为分界点的。好一个“-2”“+2”随0动而动,随0定而定呀!此时,问我们的孩子,负数是一个怎样的数呢?孩子们明白了“负数”是一个与正数相反的数。
让学生进行多重的体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如果“-2”表示的是“亏损2万元”,那么“+2”就表示“盈利2万元”;如果“-2”表示“地下2层”;那“+2”则表示“地上2层”。而此时,负数又是一个怎样的数呢?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负数呢?学生知晓了,这是一个与正数意思相反的数,并且一个绝对相反的数;当正数不够用的时候,负数的产生就太有必要了。
课上到此处,周特立马又抛出了另一个“-2”;李小林期末考试考了88分,可是他看到老师在估计平均分时,却用了“-2”,让学生猜猜其中的奥妙。之后,又激起千层浪——如果考了100分,该怎样记录?记录为“-5”,你能知道这位同学考了几分?记录为“2”呢?追问过后,竟又提取了“-2”和“+2”,目的何在?瞬间明白,原来周特是要告诉我们的孩子,这里的“-2”和“+2”也表示相反的数,但是这是一个表示相对相反的数。
周特的第三层次还是紧紧围绕着“-2”展开——请学生编写三道结果是-2的算式,即,£-£=-2。这又意欲何为?几处例子的呈现,周特进行了概括:这是“负数”的另一种身份,它还满足这减法计算的封闭性。顿时,全场哗然!此刻,再问学生:为什么要研究负数?“负数”的价值在此得以升华!
整理着自己的听课笔记,越发发觉这堂有关“2”的负数学习妙不可言!你看哪,这一个负数“-2”,分别在3个例子中承载了层次不同的任务,它在一步步充盈着“负数”的深层意义和价值——负数是与正数相反(相对、绝对)的量;负数是为了满足减法计算封闭的。是啊!回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周特用真实的课堂向我们演绎了负数的美好,完美地诠释了他要通过这节课所要表达的——要给负数一个完整的身份,让“数学”走在“数学”的路上。
所以,观周特的课堂,思怎样挖掘数学的本质?此刻,我特别想用他的“核桃理念”做出归纳:核桃要一层一层慢慢地剥开,一直要剥出“桃核”才行,因为桃核才是最有营养的;而数学的学习正如剥核桃,要一层一层地剥,才能显出“本质”,因为本质才是数学学习的真正精华所在!
然而,怎样的核桃是有“富而多汁”的“内核”的?怎样解读教材、分析教材时接近教学本质的?这其中如何甄别,又如何入手?周特像我们推荐了张奠宙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这根橄榄枝的抛出给我指出了方向——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多反思。此刻,我眼前顿时清明起来……朝着这条路一直走,总能见到山外青山,总能品到鸟语花香。
再看,特级教师强震球的《1厘米有多长》——1厘米如何产生的?从尺子中来。尺子怎么造出来?从生活中测量工具的演变中来,你看,从最早的“一拃”,到后来的“一庹”,这些都体现了古人的无限智慧。之后强老师让学生用上“一拃”“一庹”测量一条弯曲的小径,这可不得了了!这“一拃”“一庹”怎么测?如何测?直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我相信学生是打心里明白了这“一拃”、“一庹”都是有局限性的。怎么办?另选测量工具呗!用“一步”可以吗?可以,但是每个人的步数不一样啊!又怎么办?选择一个能确定长度的东西吧,于是,“小棒”成为了这最佳的选择。没成想,小棒长短不一使得测量出的结果也是不准确的,又该如何是好?既能统一又便于测量的工具——尺子,当然成为了新一代测量的接班人!强老师的这节《1厘米有多长》通过一层层地问题冲突,一次次测量工具的进化,孩子们明白了统一标准的必要性!
于是,我思索到了:强特不惜花上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体悟到“尺子”的诞生背景,难道这不就是“1厘米”背后的本质特征吗?从中衍生出的除了“1米”“1分米”等长度单位的探索,还有对面积单位“1块小正方形”,体积单位“1块小立方体”学习的铺垫。于是,我似乎明白了,这所谓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得站大局观下,正如周特所说的“高观点”下进行研读教材,把握住教材的本质,如此,我们教学的方向才不会偏移!
太多的感悟引发着我的深思,对自己,我一定会时时对照,时时鞭策!
二、学生的思维靠的什么得以绽放?
听大师们的课,最大的感触就是整节课行云流水般的畅快与舒适。我们的不妨仔细观察学生们上课状态,你就会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正如周特所讲的那样:高高举起的小手都是思维之花在绽放啊!望着举起的那一双双小手,让我产生了无限的感慨:学生的思考力怎么这样强?学生的学习力怎么这样强?
目光再次聚焦周特的课堂,周老师只用一个“-2”,一个“+2”把整堂课串联在了一起,而让人赞叹的就在于这个美妙的数字“2”,它在3个例子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载着不同的任务,却一步步充盈了“负数”的深层意义和价值——负数是与正数相反(相对、绝对)的量;负数是为了满足减法计算封闭的,正如您说的,给负数一个完整的身份;而“为什么要研究负数?”,这一个主问题的每次都恰到好处地对每次的探究作了一个小结和一次深问,“负数”再次浮现出它真实的样子。如此,学生的感悟也随着由浅入深,从最初的感官体验再到深刻的感悟,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学生的思维能一次次被唤醒了!学生折服于周特的课堂魅力,我更折服于周特的个人涵养!
而当我听到强震球老师这样说:冰冷的知识需要用火热的思维去演绎!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对!坚定信念,让学生思维之花绽放是我要追寻的课堂!
三、师生的成长靠的什么予以推动?
难忘于丁爱平老师的“错题改造”,我们师生之间难道不是在一次次“错误改造”中共同成长的吗?在课堂上,我们得经过多少次思维火花的撞击下才能逐渐成熟,才能明白什么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什么才是老师所真正思考的呢?尔后,我们又得经历多少次的尝试后,进行改革和修正,才最后呈现出这样一堂是学生所需的课堂?
而师生成长的助推器是什么呢?我觉得应是你能蹲下身子,和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那份真诚;也应是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之上,以生为本的那份坦然。因为只有尊重了孩子,才是给了自己成长的阶梯!是啊!师生成长的摇篮是在课堂,我应该坚信:伴随师生成长的应是师生共情后所融合而成的那美丽的“命运共同体”!
感恩听课,我为自己开启了一扇窗!